新加坡二三印象

从6月17日到6月20日,平生第一次来到新加坡,也是第一次到距离赤道如此近的地方。三天三夜的旅程,中间还要参展和会友,留下来给了解这个城市国家的时间并不多。尽管如此,也不妨我记下一点对新加坡粗浅的印象。

广告

傍晚时分的海边花园

我们到新加坡樟宜机场的时间是晚上八点不到。新加坡和中国采用同样的时区,但是从经度上看他们更像中国的西部地区,夏天八点不到天已经全黑了。特别是飞机从高空中逐步下降高度的时候进入一片漆黑的夜空,还引起机舱内一阵不安。我们的酒店在牛车水,也就是新加坡的唐人街,从机场搭地铁过去大约换两次车,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车厢内人不算多,也很干净,一下子并没有给笔者出国的感觉。等下子从牛车水下车出来到街上,各种各样普通话的招呼声又恍惚让人回到了中国某个小城,尤其是北方的城市。为了不在如此南边的地方第一顿饭吃的是东北拉皮,我们还走了好一段路才找到新加坡地方特色的快餐,炒米粉,粿条。一份快餐要10多新元,合人民币下来也不便宜。

全世界的唐人街似乎都不清净,新加坡也不例外,特别是这里不远处还有几处著名的庙堂,都让这里即便快到深夜依然人声鼎沸。新加坡的唐人街和世界其他唐人街不同的是这里不再是广东菜上海菜的天下,北方的菜馆不少,这是不是要拜新加坡推广普通话和引进中国移民的政策之赐呢?

牛车水这个地名翻译成英文是China Town,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华裔占70%多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有一个专门的中国城呢?据说牛车水这个地名和最早的华人移民用牛车运水的经历有关,那么现在这里是不是又成了新移民的天下呢?笔者不得而知。

广告

新加坡河边的中心城区

距离牛车水一站地的克拉码头相比之下更是老外喜欢的地方。那里临着新加坡河,酒吧林立,远处可以望见金沙酒店,特别是从那里早期跑步很方便,于是第二天笔者就把住处换到了克拉码头这边。这片地方是新加坡的中心城区,很有点香港中环一带的感觉。笔者早起沿着新加坡河一路向东北方向跑步,经过了著名的亚洲文明博物馆,鱼尾狮公园和新加坡眼等地方,据说一直跑还可以到新加坡河的入海口。克拉码头北面是福康宁山,山上曾经是当年英军的驻地,英国人就是在那里最后向山下奉文投降的。山坡的北麓是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今年是新加坡开埠200周年。1819年英国人来福士第一次进入新加坡河,就在克拉码头不远的地方登陆,至今那里还有纪念碑。从6月1日开始一直到9月份,福康宁山上上演一场免费的开埠200周年纪念大Show,可惜一票难求。笔者倒是参观了这个博物馆。与笔者到过的其他国家不同,新加坡最远的历史也只能追溯到700年前,而且英国人来之前的历史其实很少有什么发现了,于是这个博物馆就成了英国殖民以来历史的回顾展。展览的鲜明主题是英国统治下新加坡的进步,加上3年日据时期的悲惨。像笔者这样的文化背景,很难对英国人的殖民统治有什么好感。或许对新加坡人来说,从未经开化的东南亚边陲,成为今天文明世界的中心枢纽,经济强国,真的应该感谢英国的殖民吧。是英国人给这里带来了贸易,文明,现代国家的制度体系。毫无疑问,新加坡是西方的优秀学生。

广告

晨起的跑步道

在新加坡历史博物馆我还记住两位抗日英雄的名字,一位是林谋盛,牺牲在日本人屠刀下,一位是蔡杨素梅,侥幸熬过日寇的折磨而幸存下来。日本统治新加坡三年,最坚决抵抗的是华人,遭受伤害最多的也是华人。新加坡能够立国,还是因为华人。在博物馆里介绍新马分家的那一段,李光耀潸然泪下的场景至今在笔者的脑海里。据说并非李光耀想独立,而是马来西亚执政的巫统不希望华人在他们那里有太多影响力,所以逼着华人占优的新加坡独立出去。这段历史让笔者很是感慨。东南亚各国都有大量的华侨华人,但是除了这被迫独立的新加坡,华人在这些国家的政治地位都不高,历史上还屡次发生血腥的排华事件。作为历史上中印两大文化圈交汇的地方,印度文化早于中华文化影响到东南亚,后来穆斯林文化,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又都后来居上。相比之下,中国人更像经济动物,始终缺乏文化上的进取心(中国人喜欢传销而不是传教),在今天的国际竞争大格局下,笔者有一种感觉中国人越发地文化自我封闭起来。新加坡报纸上说他们的第四代领导人公开表示在中美贸易战中保持中立,以新加坡国家利益为先。其实,在这一刻笔者真的很能理解新加坡人。在感情上他们无疑在中国一边,而在利益上他们大概还是要在西方一面。

广告

讲个题外话,中国政府因为要照顾东南亚各国政府的感情而要求海外华人放弃中国国籍。善良的中国领导人希望别人同样善良,希望这些“嫁出去的女儿”逆来顺受,可是现实偏偏不是这样。中国今天要争夺世界格局的主动权,东南亚是一个战场,新加坡是很好的桥头堡。

言归正传,笔者到新加坡最著名的INSEAD商学院参观。那里的墙上有一句话让笔者深思,大意就是他们致力于把各种不同文化融合到一起。在新加坡和朋友吃饭,笔者关心的话题一个是新加坡的公屋都在哪里(回答是到处都有),一个就是新加坡的民族融合做的好吗?在笔者的观察下,尽管表面上各民族平等相处,但是各族裔之间的互动依然不多,大家还是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而且相对来说社会的底层还是少数族裔居多。尽管政府有很好的政策,但是民族的融合还是不能仅靠政策来实现的。朋友的回答也说,新加坡人各族裔之间通婚的有,但是并不多,毕竟宗教的隔阂更大。

在新加坡,英语,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都是官方语言,所有的车站都有这四种语言的标识和广播。但这是政府的要求,私下里感觉正式场合还是都讲英语,在新加坡的国家图书馆里,笔者看到的大多数的图书报纸也是英文的。其他三种更加像是政府照顾各民族传统的公平政策。至少以笔者来说,在新加坡办事,直接讲中文,还是觉得有点心虚。某种程度上,英语能成为新加坡各族裔的最大公约数,这背后是英语文化的强势。

广告

笔者问新加坡的朋友,如果作为一个印度裔的新加坡人,特别是那些在印度可能是“贱民”阶层的印度裔,他们对新加坡会有强烈的归属感吗?朋友给出了正面的回答。可是,笔者仍然有所怀疑。因为笔者的身份同样是新移民,在这个问题上感同身受。没有文化上的接受,归属感谈何实现?而对于崛起中的中国来说,如何让中国的文化更有吸引力?来新加坡试试吧。

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室内瀑布给人震撼

南洋理工新建的学生中心HIVE造型独特

广告

你能看出这是影像而不是真人演出吗?樟宜机场T4

作为旅游胜地,新加坡有不少好地方值得一看。但第一次来这里,笔者更加想看看能让新加坡和世界上其他城市国家不同的地方。从城区一路向西北,那里是新加坡的高科技园区,工业区和大学云集的地方,也就是著名的裕廊。新加坡工业园在中国如此有名,那么到了新加坡又会如何呢?从新加坡微电子研究所一路穿过国立新加坡大学,走过两个科学园区,再搭地铁到一站外的INSEAD商学院,A*star,然后再到更远的南洋理工NTU,这片土地是新加坡科技产业发展的象征。虽然有朋友说,新加坡的大学研究选题过于偏重和产业的结合,但是新加坡之所以能发展其独特的高科技产业,还是离不开这些大学培养的人才。

国立新加坡大学的创新中心

几天的走马观花,有着狮城美誉的新加坡的干净,美丽,高素质的发展,和谐的社会,以及作为亚洲民族融合的代表,无疑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以外的领土上,华人的传统和文化第一次展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强大魅力。这就是新加坡。

广告

白色还有粉色的的勒杜鹃

  • 发表于 2019-08-09 03:04
  • 阅读 ( 447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诸婵

34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0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0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