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城市交通革命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2018年12月7日“全球市长论坛暨第四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

及2018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城市出行与交通分论坛”嘉宾演讲现场内容。

嘉宾简介:Sim Wee Meng,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铁路署高级总署长;自2007年起担任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董事会成员,是新加坡轨道交通的先行者,为轨道交通事业付出了31年心血;主要成就包括完成新加坡首个轻轨项目、新加坡轨道东北线、环线、以及市中心轨道线路等。

广告

Sim Wee Meng:大家下午好!感谢主办方对我的盛情款待。很高兴来到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新加坡的交通出行方面的革命。

新加坡遇到的挑战是很多的,比如交通堵塞,还有第一里和最后一里的接驳都是问题,而且还有一些老化的情况,比如轨道的车辆都有四五十年的车龄了,所以我们需要很多的维修,很多的加固,这些都带来了很高的成本。

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怎么样用技术来去推进这个方面的变化。这是我今天下午演讲的纲要,我想介绍一下我们的挑战、趋势和机遇,以及我们采取的一些策略,包括智能轨道解决方案,还有我们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最后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新加坡陆地交通总规划2040,和我们未来的设想。

我所在的单位是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是1974年才成立的。我们主要的职责是要规划建造和管理新加坡陆上的交通设施,同时要能够提升公共运输使用者的体验,我们的挑战趋势和机遇。

新加坡是1965年独立建国的,我们人口增加了3倍,我们有很多的新移民,现在我们的人口是563万,新加坡的土地面积很小,我们是一个小岛国,我们的土地面积只有722.5平方公里,我们其实本来只有600多平方公里,后来通过填海又增加了我们的国土面积,所以我们看到了从长远来说,这种交通出行的方式如果不改变的话对于新加坡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改变,比如说在交通需求这个方面,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这个方面,特别是对于一个国土面积很小的国家,交通用地只占了我们所有的国土面积的12%。另外我们也看到了新加坡也遇到了生育率过低的问题,现在人口老龄化严重,2030年人口30%都会是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所以我们更加要让我们的交通能够便捷,舒适,能够适应我们这个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广告

在这样的一个数字技术时代,我们用智能手机可以实现很多的功能,我们有新的感应技术,还有人工智能技术,很多的应用,从交通管理,到出行需求等等,都得到了开发,并且得到了使用。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随叫随到的出行,像Grab应用,共享出行,比如摩拜和OFO,进入到了新加坡市场。你也可以下载一个APP,叫做“我的交通”,用这一个APP就可以使用新加坡公交车、计程车,很方便。

我们采用了一些策略,在2013年我们做了一个总的规划,叫做《陆路交通总规划》,我们设定了几个关键指标,到2030年,我们要提升连接的方便性,使用的体验,而且要更加好地去配合一个包容社会的需求,我们很多的项目很多的措施,要能够根据这个社会的快速变化而变化。举个例子,就是我们的自行车道,现在我们做了很多的自行车道的改造,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新加坡能够打造成有700公里的自行车道组成的自行车网络。我们也做了很多的风雨连廊,来连接步道,我们希望能够减少车的使用。我们很注重自行车出行、步行,还有你可以用共享汽车,你不需要去拥有一辆车也能够方便地出行,我们每一年新增的车辆是控制在3%以内的。其实今年2月份以来我们汽车的保有量增长率是0%,也就是说我们没有新增汽车,我们确实有很多的措施来去鼓励人们少用汽车,年轻一代也很好地接受了这种生活方式。

广告

从1995年以来,我们一直都在做我们的MRT系统,我们现在的总里程达到了230公里,到2030年的 时候我们要达到360公里,我们第一条MRT线路就是连接南北,第二就是连接裕廊区,浅蓝色的这条将会是我们从西到东穿越整个新加坡岛的一条线路,目前正在建造中。我们的目的就是到了2030年能够把我们的MRT轨道交通的总里程提高到360公里。而且在沿线我们有很多的商业活动,为居民提供更大的方便,在2030年也会实现一个目标,就是从他的家里走到任何一个轨道交通站都不会超过10分钟的时间。

我们也确保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在过去我们做了很多的能力建设,现在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会遇到政府财政预算的紧张,我们需要更多的地铁列车,但资金是比较紧张的,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列车执照的审批和期限,我们也有所调整,现在我们执照的年限从30到40年减少到了15年,所以对于运营商来说,他就可以有一个专门的基金,这个基金也可以用在线路的维修改造和扩建。使得有绿色性以及可持续性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广告

还有一个我们做的项目,叫做公交车服务加强计划,公交车服务加强计划是在2012年启动的,是 政企合营的计划,我们跟两家公交车的运营公司一起合作,其实就是希望提高公交车的运力和公交车服务的质量。这里面包括了购买一千辆新的公交车和80个公交车服务的启动,所以在这个项目下面我们的公交车数量增加,运力提升了,同时提供了80种新的公交车服务。

下一个想讲的就是公交车的租赁模式,这个是跟14个公交车的打包租赁服务来启动,在这下面涵盖了300个不同的时刻表的公交车,提供了300种不同的公交车服务的时刻表,这样能够满足在不断的时段更加科学的公交车的时刻表的安排,避免在有些时段公交车扎堆出现,有些时段公交车等待时间过长。

看看我们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首先在智能轨道交通的项目中离不开技术的应用,我们希望利用一些新技术来提升运力,改善效率,提高质量。通过技术来做一些纠错式的改造,预防一些问题,对公交车的服务和质量进行更好的监控,最终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实现预测式的规划,让我们更好地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比如运载能力需求,进行更好的运力规划,对质量问题进行预测性的维护。这就是我们对于智能轨道交通下面提升轨道交通运维质量和效率的一个做法。在这里我们对路况、对轨道交通进行了有效的监控,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来实现更精准的监控,这些监控为我们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比如我们在公交车效应的设施,包括车站上安装了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让我们进行科学的规划,预测这个地方有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未雨绸缪地进行维护。 这边有一些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可以收集数据,在轨道交通上的传感器收集了公车通过时候的一些数据,比如车轮通过轨道时候的状态等等,来帮助我们进行预测性的轨道交通的维护和运维。

广告

下一个要介绍的叫做自动追踪检测系统,包括了成像的器件,还有传感器,收集数据,并且能够进行实时数据的收集和传输,帮助我们更好地对于轨道的零部件,轨道的状态进行自动的追踪和检测。

再一个我们做的项目是智能停车场,这个也是在智能轨道交通打包解决方案下面其中的一个,我们会用到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技术实现智能的提升,虚拟现实下我们可以模拟在停车场的运作,把它模拟到仿真的场景下,对它进行优化。

下一个 想给大家介绍的是智能出行解决方案,我们希望通过智能出行解决方案来提升出行的体验,比如我们现在进入到了一个共享时代,有很多的共享单车,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最后一公里和第一公里出行的需求,我们也是在2017年的时候开始做共享单车的方案,来去弥补我们在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出行上交通接驳的弱势。

另外一个我们做的是拼车服务,类似于像滴滴这样的拼车服务,包括了私家车和的士车的拼车服务平台,我们叫做PHC,我们跟相应的运营商来合作,通过拼车服务的平台,帮助社会资源得到更好的有效利用。

下一个,智能出行解决方案中的举措,就是电动车的共享方案,这个是在2016年有一家叫BLUESG的公司提出的,原来是一个2B的模式,本着减少环境污染的初衷去做电动汽车的共享服务,来让人们不仅仅是共享汽车,而且共享的是电动车。

广告

在未来的这些年中我们的愿景之一,就是无人驾驶,我们希望通过有一些无人驾驶的公交车来补充我们公共运输的运力,希望未来是通过 无人驾驶公交车来给公共运输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还有一个未来我们要推的,就是下一代的ERP系统,现在正在做方案的准备过程,是希望到2021年的时候能够启动下一代的ERP系统,让它进入运营,这个可以进一步地改善路面出行者的出行体验。

在我们的陆路交通2040的总体规划方案,对于陆路交通2040的总体规划中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不断地收集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大众的反馈,基于这样的反馈意见,我们不断地去优化和调整2040年的陆路交通总体规划,尤其是不同年龄层,他们的需求其实差异比较大,我们从老年人收到的反馈和诉求差异比较大,因此我们希望在2040陆路交通总体规划中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的人口他们对于出行的需求。

对于新加坡的陆路交通局来讲我们还有一个叫MSI全球的子部门,这个部门希望进一步推动在全球领域的协作和合作,帮助我们去打造智能出行。谢谢大家。

广告
  • 发表于 2019-08-06 07:38
  • 阅读 ( 387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邓爱元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0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0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