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卿:别让债券违约的潘朵拉盒子打开
一直以来,我们对投资债券的印象是:风险低,比投资股票更保险,相较定期存款也利息更多。无论是银行专属客户关系经理、理财专员或分析师,在向投资者建议时总会这么说:买债券可以收取固定利息,到期又可以拿回本金,对保守的投资者来说,是最佳选择。
然而,最近爆发的Swiber控股债券违约事件,让许多人谈债券色变。此前,太平洋恩利资源发展也深陷债券违约泥沼。已接受司法管理的石油服务商Swiber控股陷入资金链断裂困境,债券出现违约,引发市场担心债券违约的潘朵拉盒子是否就此打开。
日前在一个交流场合上,几名企业老板就和笔者谈起了企业债券违约事件,当中不少是最近Swiber债券违约的受害者。尽管这些老板们被列为合格投资者(accredited investor)、老练投资者(sophisticated investor)或“投资大户”,但投资烧到手,心中难免有怨气。对他们来说,长期以来,债市以稳定、低风险著称,违约事件极其罕见,在购买这批债券时应该没想到会出现违约。
身家至少数百万元的合格投资者若投资失利,一般都不会吭声,默默承受或自叹倒霉,因为他们都是有丰富投资经验且能自负盈亏的投资大户,即使提出抗议,应该也不会受理。当然有些或许基于面子,或各种原因,不想让外界知道自己的“不幸”,选择沉默以对。
也有少数大户受害者会心有不甘向媒体投诉,就像这次Swiber事件,就有几名债券持有人向媒体公开自己的“不幸”,其中一名投资者就声称,他是在银行客户关系经理的推荐下,投资50万元买下Swiber债券;另一名投资者也说自己是在银行建议下贷款25万元买Swiber债券,由于债券违约,银行向她逼债。
投资太平洋恩利资源发展债券烧到手的几名大户,也带着愤怒、失望和混乱的心情,向媒体大吐苦水。他们是在2年前买下这家公司发行、票息率高达8.5%、明年到期的债券,当中有人投资100万至150万元,最少的投资25万元,看来都将血本无归。
高回报往往让人心动
在这个接近零利息的年代,投资者纷为资金找出路,8.5%的回报率确实很诱人,如果太平洋恩利不发生债券违约,最终清盘的道路,这样的收益率,自然是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然而,这也印证高风险高回报的说法。传统智慧告诉我们,回报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如果想从高息债券中赚取较高的回报,就要准备面对较高风险。而许多企业债券恰恰就是高收益的无信用评级、非投资级债券,对象是投资大户和机构投资者。大户就是私人银行客户,通常协助分销债券的银行会向其私人银行客户出售债券,所以当问题出现,就有投资者跳出来说是“在不了解情况下,被银行客户关系经理极力推销才买下”债券的说辞。
笔者相信银行客户关系经理向客户推销这类投资产品时,一般不会很详尽地列出发行债券公司的潜在风险,也不会披露包括私人银行收受债券发行方回扣等信息,投资大户若对投资产品没信心,或没投资意愿,理应可拒绝投资,但很多时候投资者往往被高回报诱惑,很难不为所动。
有些银行的客户关系经理或许为了冲业绩,过度积极向客户推销产品。有个朋友就三不五时受到某银行客户关系经理“纠缠”而烦恼不已,这名经理眼看朋友在银行有大笔存款,想“好心”帮他投资赚更多钱,孰不知这个朋友并不相信投资产品,也不为高息债券所诱惑。他庆幸自己够坚持,否则他很可能就是这次债券违约的其中一个受害者。
过去,债市相当稳定,债券违约也不常见,许多小投资者眼见大户在企业债券中捞一笔,心中非常艳羡,希望也能在债市中分一杯羹。最近几年,面向小投资者或普通投资者的零售债券纷纷涌现,由于进场门槛低,每次这些债券推出都获得超额认购。
尽管普通投资者抢购零售债券,但其二级市场并不活跃,流动性较差,交易仅寥寥几宗。有读者抱怨,想卖掉手中债券却往往无人接手。许多债券投资者都把投资债券当作定期存款,希望长期赚取利息,这或许是本地债市二级市场流动性不高的原因。
Swiber崩盘冲击本地债市,人们开始担心波及零售债券。目前多个零售债券价格已比面值低,其中利华控股的2个债券,价格分别比面值低5.7%和7.9%,其他如凯发、豪利控股的2个债券和鹏瑞利控股2个债券也都潜水。违约风险的引爆,使这几个无信用评级的垃圾债券,面对信贷风险挑战,也使一向被认为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本地债市变得“狰狞”起来。
这让笔者想起2008年爆发的雷曼兄弟迷你债券风波,当时许多退休人士和小市民都成了迷你债券苦主,一生积蓄化为乌有,他们无助地上街声讨,被银行误导投资迷你债券。迷你债券是金融衍生工具,是种高风险金融投资产品。当时亚洲不少银行有代售,不少银行为了丰厚佣金,纷纷推销给退休人士、市井小民,他们大都不会详阅销售条文,以为迷你债券和普通债券都属保本,为低风险投资。结果随着雷曼兄弟破产,其迷你债券价值大跌,问题才逐渐涌现。
雷曼迷你债券的受害者,不仅是那些走上街头抗议被误导的弱势投资者,也包括富甲一方的强势投资者,不同的是前者有些声讨得直而获得部分赔偿,后者却默默地承受巨额亏损,这就是投资大户的代价。
当然,雷曼迷你债券和普通债券不能相提并论。笔者关注的是,万一发行高风险零售债券的公司信贷跳水,引爆债券违约危机,受伤的债券持有人可以把自己列为弱势投资者吗?这些把投资债券当定期存款的普通投资者,在违约危机中肯定受创最重。相信大家都不愿再看到“弱势投资者”上街抗议的情景。
在祈祷别让债券违约的潘朵拉盒子开启的同时,当局或许得检讨是否应继续让企业发行高风险的无信用评级债券。
http://goo.gl/FhWMwP
逄玛
貌似已经打开了
swiber只是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