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蔡澜怎么评新马美食 ***

绝不择食》--携着你的手品美食
28日10:56
  作者:蔡澜

  新加坡给你的印象,要是只有乌节路、飞禽公园、圣淘沙……那就太过单调了。

  让我携着你的手。

  第一件事当然是先找东西吃。到华侨银行大厦六楼停车场旁的"茗珍",大吃一顿福建炒面。福建炒面基本上是湿炒,和广东的完全不同,酱汁入面,味浓郁,配料多,连吞三大碗,面不改色,再来一大碟。此等美味,香港难寻。

  再去尼律的食阁FOOD COURT,地方宽敞干净,点一客薄饼,上桌时是一大碗炒得香喷喷的杂菜,把甜酱、辣椒和蒜蓉铺在薄饼上,加鸡蛋、豆芽、香菜、蟹肉、腊肠片等等,自己动手包来吃,乐趣无穷。

  又叫斯里兰卡咖喱炒蟹,那蟹有面盆般巨大,举三指发童子军誓,绝无虚言,撕面包蘸咖喱酱,名符其实地吃得连汁都不剩。

  尼律走过去几步,就是当今新加坡年轻人麇集的DUXTON山了,政府把这一带的旧式排屋重修,变成最热闹的地区,和兰桂坊的气氛一样,但殖民地味道更重,怀旧味浓;有家叫DUXTONS的WINE BAR,屋后天井三层楼高,坐在天井下享用一杯红酒,一个懒洋洋的下午很快地度过。

  DUXTON区还有家酒店,三十多个房罢了,属于设计家小店型的客栈,每间房都有落地窗、天花板风扇和蚊帐,把冷气关掉行乐,发怀古之幽思。

  莱佛士大酒店也重建,作家毛姆套房依然存在,楼下的高楼顶酒吧,是鸡尾酒SINGAPORE SLING的发源地。酒吧中有张台球桌,衣着入时的长腿女郎在打台球,姿势令人窒息。

  如果你也是位背着背包的旅人,推荐你去住加东KATONG一带的客栈,由四十年代的高脚楼改装,如在古人家做客,一百港币左右的房租,不伤大雅。更有冒险精神的话,住牛车水"南天酒店"好了。电影布景永远无法重现的建筑,和战前郁达夫来此做客的情景一模一样,房租也是便宜得令人惊奇。

  咚、咚、咚。大铜锣沉重的敲声传来,一排十个印尼少女捧着食物到你面前献上。虽然是一种表演,但绝对令你印象深刻。这是惟一在东南亚能吃到的印尼星族RIJSTTAFEL餐之一,ALKAFF MANSION由阿尔卡夫家族的别墅改建,位于花柏山上,是新加坡最豪华的餐厅之一。吃完了饭在阳台上喝杯白兰地,或饭前来杯六十年代流行的彩虹鸡尾酒,享受时光的倒流。

  嫌印尼餐吃得不够过瘾,再去黑街大排档补偿胃腹,这里已经没有从前的人妖出没,但小食还是一流的,鱼蛋粉、虾面、罗惹、蚶子、鱿鱼、蔬菜,数之不尽。

  来碟印度"笃、笃"吧。原来是羊腿骨,用辣椒膏和咖喱酱爆香。把羊骨扒来猛吸,吸不出来的时候,就垂直地在桌上狂敲,发出笃、笃的巨响,再噬之,骨髓即流入口,一阵软熟甘香,形容不出的美味,但是弄得满脸辣酱,吃相极为难看,和陌生的友人去,请别叫这道菜。而且,最好穿T恤短裤去吃,笃骨头的时候,酱料喷得全身色彩缤纷,煞是好看。

  时间有余,乘车过境到马来西亚的柔佛,它与澳门清静的一面很像,有如置身于欧洲小镇。坐船去BATAM和BINTAN岛,半个小时便抵达。那里的海鲜,只有新加坡的三分之一价钱。

  最后带你去"鸡笼",它是一间海中的小屋,屋中有四方形的洞。屋外布网的是鱼群,深夜点亮了灯,鱼儿游了进来,把洞底的网拉起,看鱼、虾、蟹等海鲜跳跃。屋中更煮了一大铁鼎的滚水,将喜欢吃的丢进去,一下子就熟了。鼎中滚的海水已有咸味,不必蘸任何酱料便能入口,无比的鲜甜。鱼网每小时拉上一次。间中,喝着酒,躺在鱼网织的吊床中,摇呀摇呀,海风吹来,入眠、睁眼、吃鱼、喝酒,入眠、睁眼、吃鱼、喝酒,入眠……

  来吧,我们现在就上路。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3 个回答

龙亮烟

其他的贴不上来 @_@
http://life.263.net/20020428/00367129.html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龙亮烟

肥仔荣
"肥仔荣"在新加坡基进玛律一〇二号,筵开百席,富丽堂皇,但是老板黎富荣本人还是跑到旧羽球馆旁的旧铺子去吃宵夜。晚晚到,数十年不变。

  肥仔荣并不肥,可能是年轻时胖嘟嘟地被人肥仔肥仔地叫开而已。他的拿手好菜是"油浸笋壳",把笋壳鱼泡得较清蒸还好吃,真是一绝,被誉为"新加坡笋壳王"。

  我们一众人光顾了二十多三十年,是有它的道理。我爱吃面,而肥仔荣的伊面,是别处难以比较的。

  伊面上桌,通常是盛在一个大碟子,但分量不多,配料有猪肉片、鲜鱿、菜心、鸡肝和虾五种,炒得湿湿的,碟底存着汁,不怕咸的人,像我,还把汁当成汤来喝,极香甜。

  新加坡的伊面和香港不同,虽然大家都是炸过的面,但新加坡的较硬,弹牙度强,而且味道截然两样,以文字形容不出,要亲身试过方知。

  炒得不好的地方,伊面简直像橡皮筋,印象全部坏掉,所以在新加坡要吃伊面,非到"肥仔荣"去不可。

  不喜欢面的人,以炒米粉代之,亦有同样享受。只是米粉较伊面吸汁,不像炒伊面那么多汤可喝。

  还有一种炒马来面,是以马来盏和辣椒膏来炒黄颜色的福建面的,也很够刺激,分量亦不多,吃了伊面之后再来一碟炒马来面,才够饱。

  打包回家的话,一般餐厅已经改用塑胶盒子,"肥仔荣"至今还是坚持用树叶包,其实并非树叶,是棕油树长高了,整片大树瓣掉下,拿它的底部,撕薄了浸水而成的东西。用这块东西来包裹,不漏水,保温,又有清香味混入食物中,是最高级的材料,单单看着这块东西的分上,已值得去吃。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龙亮烟

潮州鱼生
在日本人吃刺身之前,潮州早有鱼生。

  潮州人吃生鱼,河鱼用鲩鱼;海鱼吃的是一种叫西刀的深水鱼。片成薄薄的,铺在碟上。用多种配料;中芹、菜脯丝、青瓜、胡萝卜丝、生菜等等。南洋人吃它的时候喜欢加酸柑汁,佐料有豆酱油、芝麻、梅酱膏、麻油等等。

  非常之香甜美味,一吃就上瘾。

  在香港,从前的尖沙咀加连威老道的"仁利"有得吃,近十多年来,已绝迹。

  新加坡有过三个吃潮州生鱼著名的地方:卡炳达街、潮州巴刹和新世界的后门。每次去,一定在这三处找鱼生吃,但一家家关门,现在全部不做生意了。

  曾经遇到新世界后门那家人的老板女儿,她说会再开,至今不见踪影,或者是我找不到之故,总之有一段日子数年吃不到。

  家父的学生林润浩先生是位食客,我有什么想知道的都问他,结果他告诉我在中正中学附近仅存了一间潮州鱼生,即刻光顾至今。

  这家人主要是卖鸡饭,叫"成记",鱼生反而变成副产品。老板娘叫李爱莲,由她父亲那代做起,传给了她。

  爱莲家不卖鲩鱼,只做很多骨头的西刀鱼。她用手指蘸点油,涂在锋利的刀身上,就那么切将起来,半条鱼肉,给她切成数十块薄片,鱼骨都切断,第一流功夫。

  可惜已不加其他配料,酱方面也只将生油和生抽淋上,就此而已。我反而爱这么吃,我嫌早年的潮州鱼生的佐料配料抢去主角的光辉。我最喜欢只蘸酱油的原汁原味。

  和爱莲已经做了朋友,每次去都开玩笑地:"身上带不够钱。"她每次的回答都那么豪爽:"我请。"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 0 关注
  • 0 收藏,706 浏览
  • 龙亮烟 提出于 2019-07-19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