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牛人对组屋售价的一些疑问

根据建屋局说,建造一个四房式组屋单位,成本可高达30万元左。基于提高透明度考量,希望建屋局能向国人做出详细的成本分析。到底30万的数字是如何得来的。

  据我所知,一个4房单位的建筑成本是6万至7万元。难道购买土地是主要的开销吗?

  建屋局购买土地的价钱是否接近私人发展商所付出的价格?如果建屋局不做出详细的成本分析,又如何做出比较呢?建屋局是否需要与私人发展商一样付出开发费用?

  建屋局有着庞大的规模经济和低廉营销成本。那建屋局的成本又如何与私人发展商做出比较呢?

  再问,建屋局是否需要检讨计算公共房屋价格的方式?

  在98年,一个盛港4房单位的售价是18万元。根据统计资料,消费物价指数中的住房指数在1998是100.9,在2007是102.6。既是如此,为什么建屋局的市场补贴的定价政策能使一个盛港(Fernvale Residence)的屋价从20万7000元调高到现在的27万5000元?

  在这方面,市区重建局(URA)转售价格指数也没出现巨大的变动,从1997年第四季的121.7指数至2008年第一季的126。既然作为转售价格指数只增加4%,为什么建屋局在同期内将盛港的单位价格上调了34 %?

  “通过市场补贴的定价方式,建屋局确保国人能负担得起组屋的价格。平均来说,第一次购买组屋的人士只需以20%的收入来偿还他们的房屋贷款。”我们相信以上的数字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只有买得起房屋者的数字才会在统计之内,那些买不起房屋者,显然不会出现在统计数字当中。

  在2007年的一项家庭收入调查中显示,平均每月的家庭收入,在31至40分位数与41至50分位数之间是3920和4880不等。这是否意味着约45 %的家庭未必能够负担得起四房式的单位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打个比方,如果房屋贷款是21万6000元,偿还期30年,每月的分期付款是865元。865元已经超越了建屋局所说的收入的20%。
  再说,我们相信家庭收入的中位数字也一定比以上的平均数字来得低。

  最近,我浏览了一个受欢迎的房屋网站。一个转售的4房组屋的要价是在27万元左右。那为何一个盛港的新单位(没有任何装修)的平均价格是24万1000元,即(20万7000元+27万5000元)/2=24万1000元。

  80%以上的我国人民都购买建屋局组屋,是否国会议员能探讨这个问题?

  最后,购买3房式组屋的每月平均收入顶限一直保持在3000元。一个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家庭,但又没有能力买四房式组屋,又该怎么办?(譬如每月收入3001元的家庭)

  如果有人不偿还30年期的抵押贷款,他将失去房子和公积金。

  ·作者梁实轩为新加坡金融服务专业人员协会主席,刘彦良则为该协会的学生委员会主席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2 个回答

董巧

汗一个
本来想说“怎么一直拿个例跟平均价比”,最后看看作者的头衔,还是静观各位讨论吧:)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郝绿鹏

购买土地不是开销,
是这样的土地不能卖了,所以变成了开销把。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