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股市大地震的"震中"

很多人似乎并不明白次级房贷何以能产生如此之大的杀伤力, 甚至包括绝大多数业内人士. 他们看到的只是10万亿美元房贷市场上出现了2万亿的问题贷款, 既没有影响全局的规模, 也看不出消费者因此减少了消费, 既然消费占了美国GDP的70%, 那么为什么会影响整个经济呢? 这是一种经典的经济学的错误分析. 问题出在货币供应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远远大于他们的想象. 实际上经济的繁荣和衰退首先是货币供应变化导致的.



那些大牌分析家们仅仅从次级贷款的规模看问题, 当然会认为这不是大麻烦, 这些人中也包括了伯南克(至少他是这样表态的). 他们的视野中存在着一个盲点, 既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与市场心理的相关性比其规模要重要的多. <货币战争>第9章中我们提到了MBS的流动性问题, 这部分是2006年上半年完成的, 当时还没有出现"合成CDO"这样的"高纯度浓缩型资产毒垃圾"产品, 所以虽然我们预见到MBS的流动性将是危机的焦点, 但没想到风暴来得这样快. 当市场发生恐慌时, 债券的流动性会急剧下降, 情况完全类似在一个只有狭窄出口的剧院里发生火灾时那样, 所有人争相而逃, 结果是谁也逃不掉, 而这种心理只会激发更剧烈的恐慌. MBS危机才刚刚冒烟, 一旦有人惊叫, 局面将无法挽回. 没有认识到这一层是多数经济学家们轻视MBS危机的根源.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直接决定了银行系统创造”假钱”的能力,一旦债券市场流动性凝固, 银行系统就无法将自身资产负债表上的毒资产转移给债券市场投资人,它就只有自己扛着“炸药包”等着危机的到来, 银行系统是断然不会这样做的. 这样一来, 流动性的供应就中断了. 一边是债务不断发生内爆, 一边是”假钱”供应中断, 股票市场和经济扩张还能撑得住吗? 当今世界的金融市场本质上和“庞氏骗局”已经相当接近了, 一切美好的局面必须依赖新钱的不断涌入, 一旦没有钱涌进来, 这局游戏就该结束了. 考虑到MBS市场每年发行规模是1.9万亿美元, 再加上基于其上的CDS和CDO, 目前没有其它的债务工具能够取代它对流动性创造的"贡献". 所以一个失去"造钱发动机"的纽约股市在可见的未来只有一个方向, 那就是震荡中下跌.



这一切是有人早就看到并试图从中谋利的吗? 这就是<货币战争>中最有争议的"阴谋论"的地方了. 我们其实正在亲眼见证这一过程.



如果<货币战争>的作者能在一年以前就预见到MBS流动性危机, 并由MBS危机最终扩展到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全面恐慌, 那么水平高出作者N倍的国际银行家会看不出来? 美联储的主席看不出来? 他们不仅早就知道结果必然是这样, 而且从理论到实践大力促成了今天的局面. 不然何以解释格老对"按揭贷款创新"的始乱终弃呢? 何以解释美联储在5年中狂降16次利率, 然后再连升17次利率, 这不是人为制造货币供应的巨大波动从而为"剪羊毛"创造条件又会是什么呢? 美联储眼睁睁地看着次级贷款和CDO这样的资产毒垃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从一个几百亿美元的"涓涓细流"发展到数万亿美元的庞然大物, 他们可曾做过什么吗? 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本来就是美联储的份内工作, 他们倒是一直在"监督"着全过程, 但却没有任何"管理"措施. 这种知情与纵容构成了阴谋的一个组成部分. 还有, 放松银根与收紧银根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他们早就玩了近百年了, 不会是今天才"恍然大悟"的. 国际银行家们也许没有计划到设计出"合成CDO"产品这样的细节, 他们只需要在宏观上确定大方向,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 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们会自动创造出各种细节来的.



我们在今年3月就已经预言了第二次股市地震的时间是2007年的10月前后, 看来最近两周的纽约股市暴跌已经体现了第二次地震的特征. 如果不是本周三和周四纽约股市收盘前20分钟之内,"天使"从天而降拯救了市场,情况会比现在看到的糟得多. 



下一次地震的"震中"会是什么呢? 那就是MBS债券市场突然流动性凝固,这将引爆利率掉期这个最大规模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它的名义价值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万亿美元.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