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深度:详解港股“老千股”(附66个疑似老千股)

直接打开链接可读:

https://xueqiu.com/7489073227/84904509

我补充一点,庄股的股价易被控制,能做庄的主力都有足够筹码,通过对敲跑量就和喝咖啡一样简单。因为各种原因,一般大点的正规基金都不会参与这样的庄股。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大资金领头不要轻易单独空庄股。一不小心停牌几个月或者一年会很棘手。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3 个回答

武豪

有点奇怪,这样的贴,居然没人读
没人顶?
这样的股到处都用,经常发生,坡县也好多次了。

原来传统经济学理论对人的描述无效
反过来才对 呵呵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武豪

转发一部分
05-02 16:28 来自雪球
+ 关注
中金深度:详解港股“老千股”(附66个疑似老千股)

中金公司策略研究

■王汉锋

■刘刚

第一部分:何谓“老千股”?所谓的价值陷阱

  随着沪深港通于2014年11月及2016年12月分别开通、以及南下投资总额度限制的取消,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市场的投资热情不断提升。累计来看,自2014年沪港通启动以来,南下净流入资金规模已达4824亿,日均~8.7亿港币左右(图表1)。资金的不断南下,推动港股市场自2016年中以来持续上涨,明显跑赢A股甚至牛冠全球(图表2)。除此之外,大陆资金对于港股市场的影响也在边际上不断加大。粗略估计,今年年初以来,南下资金成交占港股市场日均成交的10%左右(图表3);从持有市值占比来看,通过沪深港通渠道在港股市场的市值占比在部分受南下投资者热捧个股上已经占到20%以上(图表4)。

  不过,随着南下投资者的不断增加和深入,一些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在初始仅靠资金推动的热情过后,投资者需要更多了解港股市场独特的投资生态和运行特点、特别是与A股存在迥然差异的地方。举例而言,不设涨跌停板以及做空力量的存在,使得单纯博弈流动性很差的小盘股的风险在一些时候远超过潜在收益,近期辉山乳业(6863.HK)和中国金控(875.HK)突然暴跌(单日跌幅一度高达80%以上)就是典型的案例。基于这一考虑,我们推出港股市场投资普及系列风险篇,希望藉为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市场更好地参考。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将重点侧重于介绍港股市场一个独特现象——“老千股”。


  什么是“老千股”?定义、典型特征、与基本套路

  “老千股”的定义:不以主营业务为目的;资本运作损害小股东利益

  所谓“老千股”,是港股市场的一个特有现象。香港交易所首席执行官李小加在2016年9月11日一篇专门针对“老千股”的文章中 ,对这一类股票的描述为:“主要是指大股东不以做好上市公司业务来盈利、而主要通过玩弄财技和配股、供股与合股等融资方式损害小股东利益。”

  值得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老千股”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并非触犯了香港市场相关的上市规则和法律,例如通过内幕交易或者财务造假等行为;其惯用的一些财技如大比例折价供股、合股等也是在港交所《上市规则》所许可的范围之内。因此,有一些投资者认为“老千股”的出现和存在与香港市场的制度和监管理念有很大关系。

  “老千股”典型特征:少盈利、少分红;资本运作;股价低、跌幅深;更换代码和名称

  从上面这一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千股”通常会具备以下几个核心特点:

  1) 不以做好主营业务为主要目的、甚至没有固定的主营业务。因此,从公司的财务指标上来看,表现为很少盈利甚至经常亏损、且持续不分红;

  2) 玩弄财技和再融资,因此此类上市公司历史上往往会有频繁的资本运作,比如配售(placing,发行人向其挑选或批准的人士发售证券,主要分为发行新股、配售旧股、先旧后新等方式;类似于A股的增发;)、供股(rights issue,向现有股东发出供股要约,股东可以按持股比例认购,类似于A股的配股)、合股等等;

  3) 大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由于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者相比大股东和管理层而言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这一情况下,投资者往往会承受巨大的投资损失;

  4) 从股价和估值长期走势上来看,通常会经历巨大的股价下跌、成交清淡、且股价和估值也往往处于绝对低位(例如估值处于1港币以下的“仙股”、或长期处于1倍市净率以下);

  5) 频繁更换股票代码和名称。当然,为了掩人耳目,一些“老千股”还会通过频繁更换股票代码和公司名称的方式来“洗白”自己。比如典型的威利国际(现名民信金控,273.HK),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累计更换过17次股票代码、并多次更改公司名称。另外一只“老千股”蒙古矿业(1166.HK)自2002年以来也至少改过6次代码、并于2015年底更换过中文名称(现名星凯控股)。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武豪

老千股”的套路和伎俩:“向下炒"

  在具体操作中,“老千股”的伎俩千差万别,但通常情况下最典型的套路即为所谓的“向下炒”。“向下炒”顾名思义,与“向上炒”相反,就是大股东通过股价下跌获利。那么,究竟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举例而言,一个理论上的典型案例如下(图表5):

  1) 首先,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先通过放出一些利好消息或其他方式吸引二级市场投资者入场,以抬高股价;

  2) 其次,当股价涨到一定程度时,大股东开始不断抛售股票导致股价大跌、甚至跌破1倍P/B以下,使得股价看似有“吸引力”;此时,原有投资者往往会持股不动甚至选择加仓以摊薄成本,而低于市净率的股价也可能会吸引一部分价值型投资者入场。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会不断减少;

  3) 再次,当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时,公司会选择大比例且大幅折价配售给大股东关联方、或者向现有股东供股:a)在前一种方式下,通过配售给利益关联方,可以使得大股东以比以前抛售过程中更低的价格重新拿回筹码;b)而后一种方式中,现有投资者需要拿出资金参与供股、否则就要面临现有持股比例被摊薄的境地(而相比之下,其他股东参与大幅折价供股后持有成本更低、且持有比例上升)。如果上市公司持续且大比例的供股,那么到最后,普通投资者要么资金耗尽离场、要么所持股份被不断摊薄。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 0 关注
  • 0 收藏,294 浏览
  • 湛以昌 提出于 2019-07-15 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