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瞬间, 你感到了中年危机 (转)

在我36岁那年,突然觉得工作没有意思,每天被琐碎的事务所消耗,没有价值,也毫无意义,此时,我萌生了跳槽的想法。简历投出去,才发现36岁居然是个尴尬的年龄,似乎在职场,这个年龄开始没有了竞争力。

随后,我开始了各种折腾。

我喜欢服装,报了专业的服装设计班。可惜我的绘画基础太差,自己脑海中构造的东西,总是无法表达出来,可以说,画出的来如狗屎,这有点侮辱我的智慧。更令人崩溃的是,我的动手能力太差,几乎无法车出直线,所以裁剪后的衣料,拼接成一件衣服对我来说比登天还难。一年的学习,我仅仅是了解了一点皮毛。

就这样,鬼使神差,为了圆一个女人爱美的梦,创办了自己的服装设计工作室。无知者无畏,我跑到韩国去买板,聘请设计师,银子就像流水一样花了出去,一季的服装款式连影子都还没有。我太天真了,以为就自己那几把刷子,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品牌。

做过服装行业的朋友开始泼冷水了。说到了当年他们创业的艰难,在品牌运作的第六个年头,因为款式不行,积压了大量的库存,资金周转不灵,供应商排着队在办公室外面催款,无奈之下,只能回老家卖房来周转,否则,前面的心血就付之东流了。在服装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运作一个品牌,至少需要上千万的资金,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是继续烧钱,还是果断止损?我选择了结束,几十万打了水漂,只留下了一堆的样板衣。

现在回想起来,我或许是遭遇到了所谓的“中年危机”。惊觉自己即将步入人生的下半段,青春已经不再,人生开始走下坡路,而自己还没做出点名堂出来,就开始各种折腾。这种折腾劲,也是不服老,不服输,有一种说不出的急迫感,“再不折腾就老了”,这或许是我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中年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中年一定会出现危机吗?中年对于每个人来说,有意义吗?记得很小的时候看潘虹演的一部电影《人到中年》,虽然当时没太看懂,但有句话却深深地镌刻在了脑海——人到中年百事哀,这就像一句咒语,让人细丝唯恐。

《中年的意义》这本书却给出了对于中年不一样的解读,本书作者大卫班布里基作为剑桥大学临床兽医解剖学家,同时又是艺术与人文领域的研究员,这种跨界的学者,从人类学、神经科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视角透视中年,给油腻的中年带来了一股清流,甚至是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中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什么显著的特征?如何定义中年?似乎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

在有些人身上,你永远看不到中年。南希老师,就是那个写出《精神分析诊断》的老师,被邀请去上海上课,刮起了一股旋风。她穿着大红的衣服,戴着时髦的首饰,举止优雅大方,同行的男朋友殷勤备至。课程结束时,两人居然一个亲密的拥吻,让大家羡慕不已。要知道,她已经是做奶奶的年龄,却给人一种少女的感觉。

而有些人才二十多岁就把“我老了”挂在嘴上,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嘴,把自己整得膀大腰圆,说话嗓门也变得很大,带点颜色的段子也是出口成章,似乎在努力地把自己向中年大妈的境界上靠。

前段时间,为了黑中年人,可能也是为了调侃自己,冯唐创造了“中年油腻男”这个词,总结了中年油腻的特征,让你看完很容易对号入座。网络展开了一轮热烈的关于中年的讨论,让人觉得中年人的生活不过是一地鸡毛。

大卫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义》中却指出,中年的特征就是“明确,突然,独特”。中年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是一个确切的阶段。中年的变化大多数时候来得非常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就如我在36岁那年开始各种折腾。

没有任何铺垫,我们会突然发现头上的白发、眼角的鱼尾纹、消失不了的肚腩,中年似乎在一夜间来到了身边,别人对的你称呼也从“小王”变成了“老王”,从“小姐”变成了“大姐”。当然对于香港人来说,更有些意思,年龄大了后,会把“X小姐”改成“X姑娘”,这让我颇感意外,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一个“老”呢?中年时,如果你不把自己当女人,好像就没有把你当女人了,此时,你的性别界限也变得模糊了。

班布里基作为一个生物学家,从物种的角度来看人类,他发现中年的独特在于,中年这一现象只是发生在人类身上,其他物种身上是看不到中年这一痕迹的。

当然我觉得作者在这一点的解释有些牵强。从寿命上来看,人类的平均年龄是70岁左右,把人生拉长,人们可以看到这些发展阶段缓慢变化的过程,正如埃里克森把人生划成八大阶段那样,每个阶段的跨越其实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每个阶段人们需要解决的人生议题或者成长任务的确是有着不同。

而动物可能只有那么10年左右的寿命,再给它定义个幼儿期、青春期、成年期、中年期,或许没有什么意义。动物是早熟的,他们一旦落地,很快就可以成熟,可以交配产下下一代。所以,定义的阶段或许根本对动物而言并不适用。

但从《中年的意义》这本书里,作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利好消息,甚至是振奋人心的。这也许会让人们放下对于人生后半段的许多焦虑,比如智力下降、快速衰老、性能力减退、心理问题高发、孤独感、无意义感,或许这些都不是我们原先想像的那样,我们可能过于杞人忧天了。

那么,让我们用科学的角度来看看,这些让我们担心的事情是否在中年期真实的发生?如果中年真是一场危机,我们又如何去化危为机呢?如果中年能给我们带来好处,你是否开始有些期待这个独特的阶段的到来呢?


衰 老

中年的本质绝对不是变老,这其实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悲哀的是,皮肤的改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皮肤松弛以及皱纹,是源于真皮层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在不断地衰减,新陈代谢减慢,真皮的血液供应量减少而引起的。

同时,紫外线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吸烟也会加速皮肤的老化。因为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直立的,重力会导致皮肤的下垂以及皱纹的出现。当然压力同样会影响到我们的外表,当处于压力下,身体会释放糖皮质激素,而它会导致皮肤的胶原蛋白纤维断裂。

我不得不再给你讲出一个残酷的现实,这无异于雪上加霜。不幸的是,老化的胶原蛋白其实没有奇迹似的疗法,整个化妆品行业可以说大多游走在诈欺的边缘。

某些化妆品中会提到含有维生素,维生素A、C可以促进皮肤产生胶原蛋白,维E可能会中和有破坏性的活性氧化物,不过对于中年皮肤弹性的影响从来都未证实。美容产品中含有胶原蛋白,且不说这些胶原蛋白是取自于哪里,胶原蛋白要穿透表皮,然后再穿透真正需要胶原蛋白的真皮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皮肤本来就具有阻碍化学物质进入的屏障作用。

看起来化妆品并不能延缓皮肤衰老,与其更换护肤品,不如改变生活习惯,比如富有营养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愉悦的心情等等。皮肤一旦长出了皱纹,除了整容一条路,就再没有回天之力了。

皮肤衰老的的另一个明显表现是中年皮肤开始变得苍白,不再那么红润,并且在这个底色上又增加了各种斑点,比如两颊的蝴蝶斑以及逐渐加深的雀斑。我们不得不对自己年轻时暴晒在阳光下的任性举动而在中年期买单。斑点的出现也是不可逆的,通过医学美容可以铲除表皮层的斑点,但皮肤会变得更加敏感,而且更容易重新长出斑点。

除了皮肤能够明显感到衰老之外,体重也会明显让人感到青年与中年的不同。冯唐提出的“中年油腻”的概念在互联网热乎好一阵,看起来肥胖是一件令人深恶痛绝的事情。

事实上,中年肥胖有其社会原因,中年与青年相比较而言,工作环境更为舒适,不需要太耗费体力,运动量也相对比年轻时低。当然,中年人在经济能力上,也会有更多的钱购买食物,而处于婚姻状态中,可能也不太在意自己的外表,同时和谐的性生活,也会导致肥胖。

从生理上来看,骨骼肌的减少,会对代谢带来极大的影响,也就是说燃烧脂肪的速率会不断降低。更为糟糕的是,脂肪会取代正在流失的肌肉,就会显现出体重没有太多的增加,但是体形却变得更加臃肿,尤其是腰腹部。


智 力

中年的智力水平是否像身体一样开始急转直下呢?与青年人相比较,中年的思考速度开始下降。思考速度是指迅速辨认物体的能力、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以及在严格时间限制下完成一些事情的能力。

但我们往往发现,速度并不是关键,30年的经验可能比迅速思考的大脑更有用。实际上,中年人在各类认知测试,包括语言能力、空间知觉、数学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计划能力方面均有着优异的表现。而很多的能力,直到65岁才有着显著的下降。

这样的研究结果让中年看起来不再那么悲观。这让我想到了中年油腻男早早的开始抱上养生杯,不再那么进取,甚至停止了思考,而实际上在生理衰退以前,他们已经早早地放弃了自己。

值得庆幸的是,研究表明,中年人在许多方面都处于智能的巅峰,而且这段时间一般分布在40-60岁。中年人的思维更加缜密,更加丰富,更加有建设性,所以中年人的大脑是目前已知的宇宙最强大、最可塑性的思考机器,被称为“巅峰喜悦”阶段。

当然勿须高兴地太早,如果中年的智力处于巅峰,那么就预示着,开始有下行的危机。的确,中年开始出现记忆衰退的现象,而且在照顾年迈父母时,开始担忧自己是否也会变得跟他们一样失忆或者痴呆。而事实上,短期记忆至少要到50岁才开始衰退,长期记忆似乎更牢固,甚至可以说毫发无损地保存下来。

中年期开始喜欢回忆,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在某个时刻都能清晰的想起,历历在目而且栩栩如生。这或许是长期记忆增强的明显例子。

如果将中年的智力水平画成曲线,看起来是一个在山顶平缓下滑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陡然下降的过程。

如何看待中年期的智力,其实取决于你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如果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那么中年期的巅峰喜悦可能真的是令人欣慰的一件事情。正如我看到的诸多心理学的大师们那样,他们即使早已跨越过中年,进入人生最后阶段,仍然保持着清晰的思考力以及极大的创造力,看起来这个巅峰状态被他们人为地延续到了老年。

当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阿诺德80多岁高龄,飞了十多个小时,坐在演讲台前时,我不仅仅是钦佩与感动,也深深地被他的生命力所震撼。他说,假如再给他十年,他会再出几本书,他还会再教多几个学生。他已经清楚自己时日无多,但他仍然满怀希望地往前走。仅从智力水平来看,中年、老年似乎都从未在他的身上经历过。


心 理

一项针对“人一生中的快乐程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一生的快乐程度呈U形,也就是青少年期和老年期比较快乐,而中年期比较悲催,处于快乐的最底端。

青少年无忧无虑,不需要负责任,前途也一片光明,他们有很多重来的机会。而老年人似乎经历了很多,看淡了很多,欲望减退,他们的生活开始变得脚踏实地,而不在那么好高骛远,更愿意去享受当下的恬淡闲适,也更容易感受到满足,这样也就更容易获得幸福的感觉。

中年似乎有着诸多的压力。首先需要面对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工作上不断的竞争与挑战,升职加薪可能到了瓶颈期,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日益衰老的父母,担心他们的健康,照顾父母而有些力不从心。

中年人也可能所有自己想要的都已经得到了,失去了方向,包括赚钱的动力,他们开始迷茫,突然生命变得空洞起来,发现以前忙忙碌碌的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他们需要给自己重新建构意义。而当新的意义未建设好时,就会出现抑郁的表现。看起来他们什么也不缺,有钱、有名、有家,但他们就是不快乐。

有一位企业老总,在企业如日中天之时,突然不告而别,只是留下一句话,不用等他,他要独自去一个地方呆呆,至于回不回来,什么时候回来,他也不知道。他关闭了手机,切断了与自己过往生活的一切联系,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寻找另外一种存在。

如果中年期这么不快乐,是否中年期更容易罹患抑郁症呢?其实中间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因素,当然也与一个人的基因有着部分关联。

据统计,结婚的男性比未婚的男性更能感受到幸福。也就是说,婚姻或许能够防治抑郁症,丧偶会有着相反的影响。很明显,那些长期独居的男性比处在婚姻中的男性有着更多的心理问题,他们偏执、孤僻、容易冲动等等。丧偶在重大心理事件中对人的心理影响被排到了首位,当然也视乎处在婚姻中的两个人的情感依存度,如果两个人早就貌合神离,可能这个伤害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

在就业水平、子女情况、教育程度等维度上来考察对于中年人抑郁的影响,我们发现,事业有成的人更不容易出现抑郁的状态。每个人的人格结构需要外在某些东西的支撑,比如事业、婚姻、父母、友谊、兴趣爱好等等,支撑点越多,人格结构就越稳定,在某个支撑被摧毁时,人就不太容易垮掉。比如中年丧偶,如果还有朋友、爱好、工作,他就很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容易从创伤和抑郁状态中走出来。

中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但中年的确是一个黄金时代,这是一个可以有所作为的大好时期,拥抱你的中年,来创造你的中年意义。

0802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7 个回答

惠利

我居然看完了
是不是也到中年了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戚杰梁

不想拍照开始觉得初老
因为不开滤镜都不想发,开了滤镜觉得太假。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陆莉颖

有父母在我们前面挡着
还不用我们照顾
这段时间就算岁数到了也没有多少中年危机感
大妈啊,中年妇女啊,这种说的时候也只是调侃而已,内心不当真的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马程

成功人士也有危机感的
黄晓明就在节目里明确承认自己有危机。要没危机,张国荣当年为什么要纵身一跃呢
成功人士的危机来源于期望更大的成功而带来的焦虑。普通人的危机来源于想方设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除非心态佛系,否则谁都是在危机里打转,包括习大大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杨梦超

佛系也不行
我估计永信大师也有危机感。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陶子

楼主
一会儿煽动中年危机,一会儿鼓励中年人要把孩子放邻里学校。真是忧国忧民啊。
有这闲心,不如自己赶紧结婚生娃,自己亲身体验下中年人的生活。而不是一味的纸上谈兵。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杭榕之

民歌中年

https://youtu.be/OFyvz6ahA4g

0802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