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地)关心 (改编)



小明和小美是一对情侣。

一天,小美感冒了,她给男朋友小明发了一条消息:“亲爱的,我感冒了,今天鼻子塞了一天,好难受……”

小明回复:“多喝热水。”

有一天,小美来了大姨妈,她给小明发了一条消息:“明明,我肚子好痛,今天请假,在房间里窝了一天……”

小明回复:“多喝热水。”

又有一天,小美有了一个登台演讲的机会,她给小明发了一条信息:“明明,我今天在全公司面前做了一个超好的演讲,效果超棒!讲得我喉咙都哑了,现在说话都好难受。”

小明回复:“多喝热水。”

次日,小美向小明提出分手。

言外之意

多喝热水,这曾经是一个万能答案。现在成了一个梗,用来讽刺男友不会说话。

人们说话,总是不愿意太直接。情侣相处时,一方不会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甚至一方都不明白自己的需求究竟是什么。而另一方也可能很迟钝,没有体察到言语背后的言外之意。

小美也许是曾经是医学院的学生,她向男友说自己感冒了,肯定不是希望男友给出诊断或治疗建议,而是希望得到男友的情感支持。男友此时应该说,“吃药了吗?要我陪你去医院吗?我给你带些好吃的东西吧……”

当小美向男友分享自己的喜悦时,男友是不是应该也表示开心? 给小美提出表扬和赞美。小明如果说,“哇,那是个什么演讲?大家都是怎么说的?你也可以讲给我听听,我也很想听这个超棒的演讲。”

大部分时候,我们可能都是那个小明。我们不太乐意去解读他人的言外之意,因为我们常常喜欢直来直往。

愿意花些心思,说些带有言外之意的话,然后让对方也花些心思,猜出那些言外之意。似乎,这是一种别样的浪漫。

人们的言外之意,大多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寻求解决方案,另一类是寻求情感支持。

不过,在更多情况中,寻求解决方案与寻求情感支持,是混合在一起的。

假设我的同事向我抱怨工作中遇到的某个麻烦,比如说是遇到了一个特别烦的客户,生意一直谈不拢。或者是抱怨最近工作量特别多,有一部想看的电影一直都没有时间看。

此时,我如果能提供一个搞定那个客户的方案,那是很好的。同时,我要是能向这位同事提供情感支持,比如拉她/他一起去吃饭等,也是很好的。说不定生意一直谈不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同事最近心理状态不佳,如果能给同事提供情感支持,让她/他恢复较好的心理状态,那生意就谈下来了。

回到开头讲的小明和小美的例子,我们假设小明内心还是很爱小美的,他很关心小美,但他的所作所为没有让小美感受到他的关心,甚至恰恰相反,让小美以为小明在敷衍自己,对自己毫不关心。这就说明,小明没有做出有效的关心。

当然,前面虚构的那个例子,太简单了。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小明的迟钝。日常生活中的情侣间的分歧,大多不可能全是一方的责任。真实的小美也许心里有太多猜疑,对小明有太多作死式的考验,把简单的事情故意弄得很复杂,看小明能不能或者愿不愿意无条件满足自己。于是,作死就会死,两人最终还是分手了。

情侣间的分手,或者朋友最终形同陌路,大多由于双方没有对彼此进行有效的关心。有效的关心,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思考。用流行的话来说,有效的关心,能切中对方的痛点。而每个人的痛点都是很独特的,虽然人类的痛点大体上相似。

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吃肉,而陌生人大多不知道这点。于是,我的朋友们给我送礼物时,大多会送书,而不是送食品。而一些陌生人则会带来他们当地的特产食品,不过大多都是肉,是我不吃的东西。那个土特产通常是很好的礼物,不是说这个土特产特别贵,而是说土特产确是很能表达心意,也不是随便就能在超市里就能买到的普通东西。但很显然,这些陌生人表达出了自己的关心,这种关心对别人来说很可能是有效的,但对我来说恰好无效。

甚至,夸奖别人的话,也需要切中痛点。有个人长相很美,同时很擅长跳舞和书法。也许她自己并不是很在意自己长相有多美,她对自己的跳舞技能和书法水平很自豪,那我们夸奖其舞蹈和书法,则更能切中痛点。

要想做到有效的关心,只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对关心的对象有着深入的了解(这点其实很难),二是从对象的角度进行关心。很多人的关心,仅仅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就像一些想要道歉的人,仅仅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歉意后,让自己更加心安理得一些。这种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对象的关心,往往会沦为无效的关心。


061208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