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行大机遇:外资行出让的亚洲领地ZT


中资行大机遇:外资行出让的亚洲领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04-24 11:26:38  作者:闫蓓

  
  救活美国金融体系还要砸多少钱?

  美国为重建金融体系所做的努力,在这个饱经沧桑的市场上呈现出正面效应。在美国政府巨资挽救金融机构以及放宽资产计价的会计准则后,高盛、花旗、摩根大通等美国一些标志性银行第一季业绩扭亏为盈。

  “数字游戏”是否真能让美国银行业改头换面?预计本周五公布的美国最大19家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有可能说出美国银行业的真相。

  但这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据美国市场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和高盛公司等其他机构估计,按照此次衰退最有可能的深度和持续时间估计,最终的坏账规模可能大于许多美国银行所能从普通股及其收益中消化吸收的数量。“难怪美国政府尽可能地推迟减记,这是美国政府当下的拖延之策。”国际金融专家谭雅玲幽默点破玄机。

  多数全球经济学家和金融家们并不看好压力测试当下公布的结果。截至目前,美国还未找到解救银行业危机最关键的救命稻草,在不断加重的危机和改写减记的资产负债表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美国的机构已接近完成所需进行减记的一半,全球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减记规模可能达到4.1万亿美元。

  “2010年将成为去杠杆化大时代。”野村证券的报告认为。而在浩大的去杠杆化中,反而中资银行将迎来市场份额出让的机会。中资银行可进入领域第一站为亚洲,将有外资出让的30%市场份额虚位以待。

  德意志银行最近发表的报告中预测,到2018年,中国可能拥有占18%的全球银行业务。

  虚与委蛇

  对于采取行动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剥离不良贷款,奥巴马政府基本上一直是三缄其口。在层层压力下,此前,剥离这些不良资产的计划都因无法找到如何实施的准确方法———特别是如何更准确地为这些资产估值———而落空。最后,美国金融监管者决定使用“压力测试”并制定了时间表,仅用两个月完成。

  熟悉这种压力测试的前房利美固定收益分析师储凌川表示:“为这等规模的项目收集数据和建立模型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政府怎么可能在两个月内完成这项工作?”

  “压力测试”的内容是通过主动鉴别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不良资产,运用财务模型来预测在不同经济形势下,未来贷款的价值和损失率。这一计划的初衷是更好地了解未来损失的程度,以及鉴别银行的健康状况。

  回到一直困扰美国政府的问题上,该使用哪种计价方法来购买测试后的不良资产?如果价格定得过低,除非强制执行,否则银行是不会出售这些资产的。如果价格定得过高,现有的股东将“不公平地致富”。最关键的是,“救命"时间锁定两个月之内。

  美国银行业分析师DwightCass给出“不可能”的答案,这是如同让短跑运动员自己掐表计时一样。

  麦肯锡纽约两位资深董事LowellBryan和ToosDaruvala联合建议,强制性出售资产只适用于深陷麻烦之中的金融机构,并鼓励其余的银行在经济形势更加恶化之前清理其资产负债表,否则强制性减记账面资产价值会使他们将来麻烦缠身。

  2010年去杠杆大时代

  按照野村证券报告预计,更浩大的去杠杠化在2010年。按照目前状况预计,倘若美国执意将杠杆率降至10倍,将耗尽欧美等强国GDP综合总数的全部经济贡献。

  不可避免的,美国银行业自身也在卧薪尝胆。许多银行已开始加大努力,吸引更多的零售存款,以期降低自己对成本高昂且难以预测的批发市场的依赖。但随着大多数发达地区的利率已接近甚或达到了零水平,银行如果提供有吸引力的存款利率,将代价不菲。巴克莱资本集团前合伙人Larry告诉记者:“痛苦都是一时的,无非是为了得到政府救助,金融机构只得将计就计,听从政府要求剥离不良资产改变盈利模式。”

  回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上:银行新的盈利潜力,能否抵消进一步减记的负面作用。这取决于收入预期、亏损程度以及出现亏损的时机。奥纬咨询(OliverWyman)和摩根士丹利 (MorganStanley)尝试预测这种“卧薪尝胆”的收入。他们认为,2010年全球批发银行收入在外汇、固定收益、货币市场和大宗商品等“波动性 ”产品的推动下,将达到2200亿美元左右。

  在盈亏平衡的公式计算下,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内的许多预测者认为,考虑到经济低迷使更多传统的贷款形式变得“有毒”,全球信贷亏损总规模将接近4万亿美元。假设银行亏损占到其中的四分之三———根据彭博社 (Bloomberg)的数据,它们已亏掉了9150亿美元———则相当于逾14年的总收入(资本率等其它因素保持不变)。

  如果经济出现改善,或者事实证明某些资产中的确存在流动性贴水,对亏损的估计将会更低。但另一方面,逾2000亿美元的全球收入预测,仅仅能使银行回到2005年时的水平。外资银行疲于应付,即便监管机构不拆分它们,那些大型银行也将受到投资者的压力,要求它们放弃全球扩张的野心,“去国际化”也成为了西方大银行自救的另一出路。

  中资行收复

  由全球最大银行组成的国际金融协会(IFF)预计,外资银行今年从新兴市场将撤出约610亿美元的资金,去年则为净流入1670亿美元,2007年更达到410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

  “我们认为,外资行撤退,最大收益机会将落在中资行上,获得在贸易融资和海外拓展方面的进一步发展。”野村证券驻香港银行分析师颜湄之告诉记者。

  “在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中,中国的金融机构是幸运儿。借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所赐良机,各家机构都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实力。”胡祖六向记者总结,“此时并购,对于中资银行来讲,是历史难得的机遇。”

  同时,颜湄之从把握经营风险考虑:“倘若不能填补西方留下来的市场空白,对于亚洲经济也提出威胁挑战。如果能够克服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外资行出售10万亿亚洲资产中,中资行至少将获得30%份额资产。”

  野村证券按照银行业务不同门类分析,除日本市场外,亚洲各国的银行均在觊觎苏格兰皇家银行、花旗银行及其他大型政府入股银行在当地的市场份额。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均有期望抓住公司借贷、贸易融资和银团联贷等方面的机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资本相对充足,亦谋求大额公司贷款业务,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则有机会获取外资银行留下的高净值用户。上述业务曾为西方全球性银行的专属。

  纽约大学全球经济研究部教授AnnLee在承认西方银行失守亚洲市场的意见上,对中资银行可能的行动提出两点质疑:“中资银行目前占有的主要还是本国市场,还没有成熟到处理复杂的全球交易,他们经验的积累还不足以在跨境资本扩张上发出自己强大的声音。

  除了经验不足,摩根大通驻香港的亚洲银行业分析师Garg还担心,相对保守的中资银行在亚洲的任何扩张行为都会受到谨慎情绪的牵制。各家银行均担心资本过度支出,且企业破产增加亦会使不良贷款成本上升。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4 个回答

邹芳

中资银行A某比较看重中银
以前比较看好建行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翁妹

个人认为,中国国内大型银行工商银行之类还具有这方面的潜力。
只是得看,国内大型银行是否有这个机遇来扩张亚洲市场。
我相信,除了国内,亚洲或者欧洲地区,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应该在密切关注这个市场。
我觉得,美国还是在某些方面留有余地的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梁梅弘

中资银行本地积极扩张中
看工行最近的报纸访问,咄咄逼人啊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邹芳

果然又是A某独具慧眼!中银发布业绩
09年首季利润较去年第四季大幅增长320%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