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就暂时不想买基金了:ZT 质疑中国股票基金行业的研究水平

  当2006年初中国股市刚刚开始启动的时候,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就曾指出,中国的股票基金注定就是只“待宰的羔羊”。如今2008年,早前被浓厚泡沫掩盖起来的中国股票基金行业真实能力,在惨绿色中被打回了原形,神话破灭,不知让多少老年投资散户倾家荡产。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08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的业绩表现为亏损35.44%,偏股型混合基金的业绩表现为亏损35.55%。

  基金巧言令色也不能改变其惨淡业绩的事实

  自从A股市场在去年10月见顶至今,大盘调整幅度已超过60%。这一过程中相当部分的股民、基民账户资产明显缩水。为了改变基金在基民心目中不断衰落的地位,基金为此特别披露了一组统计数据。

  据某基金指出,时间追溯到2005年6月6月上证指数998点开始反转,一波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行情到2007年10月16日的制高点6124点,股指上升了5.14倍,而与此同时2005年6月6日以前发行的92只指数型、股票型、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净值平均上涨440.35%,这可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之后中国股市演变为更为汹涌的回调之势将股指快速拉回到2008年8月29日的2397点收盘价,股指下跌了61%,据统计期间233只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净值平均下跌45%。尽管大盘遭遇大幅下跌,但偏股型基金表现仍然值得乐观,大盘指数到2300点时,当年的92只老基金的累计净值比当时998点时平均增长率达201%,而2397点仅比998点上涨1.4倍;尽管大盘在20个月后回到了原地,但偏股型基金仍然在这期间取得了37%的正回报,基本上为持有人赢得了可观的绝对回报。

  基金们得出的结论是:偏股型开放式老基金过去20个月基本保持绝对回报的纪录再度证明了基金对于普通投资者的价值。

  往自己脸上贴金能做到这种程度,也算是难能可贵了。用自己没有跑赢牛市速度赚的钱,来抹平自己在股市下跌的熊市中亏的钱,然后还告诉别人我赚钱了,这种逻辑确实无与伦比。但问题是,基金在大牛市中,跑不赢指数,而且在熊市中,它们早就将盈利差不多亏损殆尽了。要知道,在原先2300点的时候,这些基金们,可是大赚2倍的收益。而现在2300点已经时隔2年,它们的盈利只有区区37%了。但我们别忘记了,我们的投资对象——上市公司们,它们在2006年和2007年的盈利,好像都是以100%左右的速度增长吧?不知道这些所有者权益增值部分,跑到哪里去了?相对于上市公司庞大的市值增长,基金现在毫无疑问是在海底底层的被压迫者。

  还有更令中国基民费解的是,2008年上半年,随着A股市场的大跌,投资于股票、基金的投资者们都损失惨重,资产严重缩水,但就在这样的市场中,基金公司的管理费却超过去年同期一倍多,基民在2008年上半年所交纳的各项费用总计竟然超过了300亿元,其中基金公司们收走的费用高达188亿元!基民用300亿元雇来的“顾问们”,帮助基民们损失了近万亿人民币的市值。

  而很多基金“亏钱”的方法也被人挖出来了,那就是将过多的资金配置在单一行业。8月至今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摩根士丹利华鑫基础行业基金的净值缩水三成以上。而8月1日至今,上证综指的跌幅为17.94%。很多散户可以“庆幸”,自己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基金经理。难怪有媒体感慨:真不知道这种种近乎极端的资产配置策略,究竟是制度套利还是纯粹的赌博呢?资产配置要求形同虚设。适当收缩战线、提升持股集中度的做法可以理解,但将超过30%的仓位押注于单一的行业,显然已将风险忘记在脑后。

  令人不敢恭维的中国股票基金预测水平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2007年,看看当时基金们到底都是如何看待后市的。当时今日投资的9月份基金经理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高达84%的基金经理认为那时的股市被高估,创调查以来新高,另一个进行的基金经理问卷调查活动则显示,全国各地几十家基金公司、80名基金经理的反馈结果告诉我们,有72%的基金经理认为,未来3个月上证指数在5500点到7000点之间震荡。此时,安邦分析师已经在我们的“每日金融”分析专栏中对股市风险提出了两次严重警告,对于这项调查,我们只能苦笑着指出:机构投资者心知肚明“吹泡泡”。

  时间继续往前,我们也看到一些基金经理往往有些很惊人的观点。例如,在5000点“高空作业”的基金经理,就认为“蓝筹泡沫”很合理。根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测算,从2007年7月1日至8月24日,基金的首发/转型扩募和分拆,大约带来2200亿的增量资金,这还不包括那些打开申购、分红持续营销的基金。面对汹涌而入的资金,在5000点“高空作业”的基金经理们并没有感到棘手,他们指出,“股市还会大涨,我们觉得还是有很多股票可以买。”“从静态市盈率来看,很多股票确实不便宜了,但从动态市盈率来看,仍然还是合理的。”不少基金经理给出了这样的判断,支持他们乐观看待绩优蓝筹的重要原因在于上市公司保持稳定持续的增长。他们称,如果仍然静态地去看市盈率,这种思维只能用刻舟求剑来形容。博时价值增长的基金经理余洋表示,这种“蓝筹泡沫”有一定合理性,在基金财富效应的感召下,很多散户把钱交给基金操作,基金管理人拿到资金最直接的选择就是买蓝筹股。不少基金经理建仓起来毫不手软,“可能买贵了,但不会买错”、“时间换空间”成为他们对持有人反复解释持股的理由。

  时间继续往前,在2007年8月9日,上证指数站上4700点的时候,多家大型基金表示,“我们接近满仓状态,大量持有蓝筹股,因为我们不认为存在大量的泡沫,但结构性泡沫永远都会有。”当时有华夏基金人士认为,“新高度需要新思维,挑选机构钟意的股票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关键。即使股市发生调整,新成立的基金们都要建仓,还是会拉动蓝筹股的价格,价值投资将会更好地在A股市场体现出来。”这句话强烈的暗示了后来越来越大的蓝筹泡沫,但基金经理却显然不担心,“只要这些行业的成长性的确够好,泡沫最终会用时间来消化。”

  现有体制下,基金注定是被分食对象

  自从1999年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鼓励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以来,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主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缩水一半的基金规模仍旧有万亿人民币,它已经毫无疑问成为中国股市上最重要的资本力量之一。

  不过随着基金的迅速发展,它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断显示出来。实际上,早在2000年的时候,《财经》杂志的一篇关于“基金黑幕”的文章,就让当时的股市着实震动了一把。至今为止,这种情况有没有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而有所改善呢?

  记得2007年温家宝总理谈到资本市场的时候曾说道:“我虽然很少就股市发表意见,但我却每天关心着股市的行情。我可以向大家讲的是中国将坚持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对于证券市场,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第一,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这是根本。第二,要建立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证券市场。第三,要加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第四,要加强以制度为主的证券市场的基础建设。第五,要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应该说,温家宝总理谈到的都是资本市场建设过程中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这五个方面恰恰是我们资本市场目前存在重大问题的几个方面,所以才会进了国务院总理的视野范围。因此,我们绝不能对于早前国内股市所存在的信托责任缺位、内幕交易严重等问题的改善,有任何过于乐观的倾向。

  想当年,券商对于委托理财资金的信托责任缺位,导致的结果是挪用客户保证金成为券商内部公开的秘密,最终引发的风险是券商500亿-1000亿左右的坏账,以及数家大型券商的倒闭,其中就有规模超过百亿的南方证券。那么现在的基金,手头拿着庞大的“基民”储蓄,一旦因为信托责任缺位、监管不力而发生爆煲的事情,那对于社会的影响恐怕不仅仅是引发金融风险和股市崩跌这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流失的大部分是国有资产,后面还有政府兜底,而基金管理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钱,一旦因违规、违法原因造成大量资产损失,将动摇的是社会稳定。

  就如我们原先所指出的那样,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基金是风险之源!随着基金数量越来越庞大,它们已经成为中国股市当之无愧的“大股东”,并将越难承受市场大幅下挫的冲击。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未来不排除由于信托责任缺位问题而触发市场对基金的整体不信任问题,并进而引发市场连锁反应的可能性。

  现在随着股市的崩跌,问题正在逐步引发。它们用业绩证明了它们能力的弱小,它们只能被其他更强势的力量分食。靠着“抱团取暖”做出来的更大基金市值,也在这次股市大跌中逐一打回原形。最近基金重仓股就不断加入暴跌行列,大有“晚节不保”之势,引发市场各方关注。9月2日,上证指数仅下跌0.87%,而基金重仓股之一双汇发展跌停,贵州茅台也创了今年以来的新低。而从8月18日至9月3日两周左右的时间里,上证综指下跌7.1%,深证成指下跌9.96%,沪深300下跌8.24%,而基金持股占流通市值比例最大的前50个股票平均下跌了17.05%。短短一周时间,仅双汇发展、苏宁电器、贵州茅台3只股票的下跌,就让基金的账面价值失去了数十亿元。

  基金原先的“抱团取暖”就注定了它们今天的“联袂暴跌”。我们完全可以说,基金用事实证明了,它们不是在通过研究股票来投资股票,因为它们研究能力低下,总是走在市场趋势的后面;它们只是通过资金在做股票,因为只要砸钱,股票就可以上涨。它们的行为与机构投资者应有的行为,与价值投资者应有的行为,则大相径庭。

  它们高得离谱的股票换手率,哪里有半点投资家的风范?根据天相投顾对59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所有偏股基金的股票投资换手率的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全部偏股基金的股票换手率由2007年上半年的1.48倍,下降到0.98倍。其中,下降最明显的基金类型是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换手率从1.45倍下降到0.92倍。其次是混合型基金1.61倍下降到1.06倍。与之相比封闭式基金的换手率则基本走平,由1.25倍小幅回落到1.21倍。这样的换手率意味着一只股票在基金手中的平均持有时间,2008年是不超过6个月,而2007年则是不超过4个月。难道基民给基金的钱,不是用来投资,是用来练手的么?

  没错,就是用来练手的。据晨星中国的统计,目前国内基金经理的培养期约在5年上下。通常情况下,国外对基金经理的培养期需要12年以上。但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2007年12月2日在第六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表示,“2007年前三季度到9月底基金经理变更268次,折算全年是172次,一共300多只基金,也就是差不多每个基金都变过一次。从从业的年限来看,我们选取1年以上的基金作为样本,人数加起来平均的年限是4.1年,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期限是1.3年。”

  还有比管理经验时间长短和频繁跳槽更令人惊恐的数据。林义相指出,“从年龄上来看,我们的基金经理平均年龄在33岁左右,而美国为44岁,考虑到中国的基金经理学历高,就业时间晚,其任职经验是相当不足的。目前来看,1/3的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经验不到一年,1/2以上的基金经理是两年以内,3/4的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经验不到三年。”

  原来基金经理的新鲜出炉,基本都是“三年速成班”性质,名校硕士、博士毕业,一年研究员、二年基金经理助理、三年基金经理。一个市场厮杀出来的金牌基金经理,就是机构用金钱堆出来的。一将功成万骨枯,资本市场博弈胜出的明星基金经理,其价值不可以拿坐班的小白领角度衡量,尤其一些经历过完整牛熊市场而劫后余生的大资金操盘手,更是像金子般宝贵。这类人才,当然是别人挖角的重点。这也意味着公募基金的钱,它的运作人均水平,总可能要比其他资金差上一个档次,并让公募基金成为市场上的“傻钱”,注定是市场其他资本的猎食对象。

  也确实,在公募基金中,给人打工挣了几个亿,年底却只能分给3万元,你什么想法?这是2007年初基金业内发生的事情。业内人士披露:目前有家管理规模已达上百亿的基金,但董事会近期公布的年终奖金分配方案却让该公司员工大跌眼镜,奖金总额只有110万元左右,平均每人2.5万元,基金经理最高也只有3万元。据说,董事会这样“抠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为了照顾股东分红;二是觉得去年行情好,董事会认为基金经理的作用有限,换一个人一样可以获得这种业绩。有业内人士笑着说:“加上20万元的年薪,这家公司一个基金经理的全年收入只有23万,这可能还比不上一个资金量几十万元的股民去年炒股赚得多,更别提和私募基金经理的收入比了。”反观私募基金,在2006年行情中,绝大多数私募基金至少都有翻倍的收益,提取的管理费少则200万元,赚了1000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而收益最高的一个私募基金经理光是收取的管理费就超过四五千万元。这一正一反的结果是什么?自然是顶尖基金经理接踵辞职。

  明星基金经理都是公募基金出来的,问题是机构用大把银子培养出来的赢家,却不舍得给人家报酬,结果自然是本事炼出来了,人也走光了,留在公募基金里面的不是市场的输家,就是刚刚持证上岗的菜鸟。公募基金最后成了其他资金的“黄埔军校”,为中国资本市场建设贡献出大批的人才。

  巴菲特曾说过“坐到牌局里,你看不到谁是待宰的冤大头,那么毫无疑问,你就是那个冤大头”。现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情况告诉我们,公募基金,就是这场牌局的冤大头。

   陈功 张巍柏

  (北京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