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起来更专制的新加坡,其底层人民的生活却比相对民主的香港更幸福?

我们做一个假设吧。1997年,你的祖坟忽然冒了青烟,中央老大一纸诏令,请你去当第一任的香港特区政府首长。好了,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这样一个摊子(记住,这可不是个烂摊子)——1,你治下的领地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是中国巨无霸国企和民营企业最大的海外融资中心,这里发展起来了世界级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友邦保险等一系列金融巨头,小小的新加坡在金融业的成就上望尘莫及。2,这里的法律、会计、会展、广告、咨询、航空、电信等商务服务业世界一流,短时间内亚洲都没有竞争对手。3,由于大量的卖地收入,政府的财政实力可是很雄厚的哦,1997年金融风暴,要不是有这么多卖地收入,香港拿什么击退索罗斯的攻击?那么,你的施政任务是什么呢?香港人民交给你的艰巨差事就是——1,房价太太太高了,屌丝买不起房子,中产阶层买不起房子,天怒人怨!2,制造业都被内地抢走了,港口物流中转贸易的功能也要被深圳、上海抢走了,未来怎么办?请你告诉我!ok,这两大难题丢给你,你会怎么办呢?房价问题。香港是世界上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都可以去掉了。房价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你一定会说,香港有世界上最多的房地产富豪,李嘉诚等四大家族什么的,房价高一定是因为他们垄断造成的。要解决房产问题,只能拿他们开刀了。是不是这样呢?我认为不是的。香港政府一向是奉行不干预的自由主义政策的,在一个自由市场里,房地产的利润率不可能很高。事实上,香港的房地产大亨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商场物业的租金,而不是住宅的零售。真正炒高香港房价的,是香港政府过往的一套经济政策。这套政策是这样的:我提供很低很低的税收政策,吸引外来投资,然后通过卖地来获得收入。高地价,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税收来源。这种策略,跟互联网行业大行其道的提供免费产品吸引用户,再通过增值服务和卖道具来获得收益的思路是一致的。你说妙不妙呢?很妙,妙的呱呱叫,可以说,过去半个世纪的香港经济飞跃,这套政策功不可没。(当然,我们知道,这套政策后来被中国政府全盘学了去。)但任何政策都是双刃剑,他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让资本家大受其益,另一方面又带来了相对同等收入地区更高的房价,让底层民众深受其害。这就是香港贫富差距大,下层民众不幸福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作为香港新一任行政长官,你的对策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但是董伯伯用的办法就是:向新加坡学习。新加坡的房价相对比香港要低一些,那是因为这里有庞大的廉租房系统。香港也是有“公屋”的,不过比起新加坡的“组屋”,那就要逊色的多了。资料显示,新加坡1964年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发展至今,庞大的组屋为79%的新加坡人提供了居住的空间。一套90平方的组屋,总价20万新元,使用公积金还款的话,一般月入上万新元的夫妻,只需要拿出20%的收入来还款。这样的生存成本,当然是很幸福的。董伯伯上台第一招:八万五建屋计划。具体来说,就是以后每年推出不少于八万五千套公屋,希望在十年内让全香港七成家庭都可以获得低成本的生活空间。大快人心吧,屌丝们赶紧鼓掌吧!很可惜,事情的结果和预想中的完全不一样。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了,香港楼价崩溃,由于八万五计划的推出,使得房价更加严重低迷,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持续漫长阴跌,大量原来持有物业资产的中产阶层成了负资产,金融业坏账风险持续攀高,消费低迷,资本家不敢投资,百业萧条,本来以为可以低价买房的屌丝们也失去了工作,买不起房了。可以说,八万五计划使得香港的金融危机持续时间大大的延长了。2003年,香港的房价跌到最低点,比高峰时下跌了超过七成,愤怒的香港人涌上街头,呃,后面的事情我就不说了。现在来看看第二个问题:产业升级。这可是个老大难问题了。大家都说,香港不能没有制造业,一个空心化的经济体,最终服务业也将无所依靠。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大陆的劳动力价格太便宜了,十分之一都不到,这个是真的没法竞争啊。1997年的时候,香港的制造业比例就已经低于8%了。几乎可以说,香港就是一个百分之百依靠服务业的城市。那么,在一个高成本的经济体里,制造业还有生存空间吗?李光耀会告诉你,有的。不过我的办法,香港你学不来。因为我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啊,我的政府权力是大大滴啊,我可以划出专门的工业园区,提供各种各样的税收减免政策,成立国营合资公司,有完善的工业投资规划。我要发展高科技,可是我的技术积累不行啊,那我就依靠土地税收发展高利润的代工制造业呗。谁说代工没有前途:新加坡三大工业支柱,第一是石化工业,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石化炼油中心,新加坡哪有什么核心技术啊,全是壳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杜邦、住友化学这些跨国公司的化工厂。第二是电子工业,作为全球仅次于美日韩台的半导体加工中心之一,新加坡的所有半导体产品都是外来资本的贡献。新加坡干了什么呢?不过就是填海造地,完善基建和后勤服务,提供税收优惠等等,一句话,做好保姆的角色。这套新加坡工业园区政策,后来又被中国学去了。新加坡唯一有自己品牌和技术的,就是海洋工程。作为全球顶尖的石油钻井平台生产中心之一,新加坡的这个行当,也是拜政府所赐。新加坡在这个领域里的两大龙头企业,一个叫吉宝海事,一个叫胜科海事,他们的控股股东都是淡马锡,众所周知,淡马锡的后台老板,就是政府。在需要大资本投入的高风险工业中,新加坡的民营资本其实是很少涉足的。翻开新加坡的富豪榜看看就知道了,几乎所有的富豪都是从事房地产、金融、物流、零售这些行业的。和香港比,新加坡的民营资本热衷的行业并没有任何的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新加坡有淡马锡。淡马锡所控制的国联企业(就是我们所说的国企),包括星展银行、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吉宝企业、嘉德置地、新科工程、胜科工业、新加坡石油、港口、电力、地铁、报业等等,他持有的股份几乎占了新加坡上市公司市值的一半。可以说,新加坡的工业发展,完全是靠淡马锡这家神奇的企业。在新加坡人的生存空间中,淡马锡这只上帝之手在高效的打着算盘,精密的规划着一切。总之一句话,有了新加坡政府这个好保姆,外来资本家很满意,新加坡人民也很幸福。可是,问题来了,新加坡能做到这一切,香港能吗?董伯伯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轻轻的递出了一个政策:数码港计划。传统工业是没有发展希望了,一来大陆竞争力太强,香港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没有优势,二来美国互联网大热,及时切入这个新兴产业才是正道。新加坡有淡马锡,可以建设工业园,提供低廉税收优惠。香港可没有这样的机构啊,怎么办呢?董伯伯想到了李超人。“超人啊,我有个数码港的计划,你能不能帮帮忙……”“好事好事,不过,在商言商,香港没什么成本优势呢……”“那这样吧,我免费批给你一块地,成本够低了吧,你定向出租给有意发展数码科技的企业,我们香港只有在高科技上杀出一条血路,才有未来啊……”“好说好说,嘿嘿”2000年,在未经过招标的情况下,香港政府将一块背山面海的优质地皮免地价批给小超人的盈科拓展,引起轩然大波。如果项目发展成功了,旁人也自然闭口,只不过,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在一个金融中心发展科技产业,在世界上有成功的先例吗?没有,纽约做不到,伦敦做不到,上海做不到,香港自然也没有可能做到。于是几年之后,所谓的数码港,超人家族轻车熟路的搞成了一个房地产项目,说好的互联网呢?你看,几年下来,董伯伯诚心向新加坡学习,结果却是完全变了样。怪我咯。正经的说,新加坡人民看起来更幸福,离不开各种大环境的因缘巧合。1,新加坡的工业发展没有遇到大陆这个怪兽一样的竞争对手,得以顺利成长,这是机遇。2,新加坡的廉价房政策从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开始发展,循序渐进,中间没有遭遇过大的变故,这也是机遇。新加坡的制度,适合新加坡,并不一定适合香港。事实上,香港虽然失去了工业支柱,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香港的服务业竞争力,是新加坡所不能比的,尤其在金融业和旅游零售业这两个领域,香港在近十年来的地位不断强化。香港,仍然是资本家的乐园,作为屌丝阶层,吃喝玩乐也可以很爽的。香港人看起来不幸福,房价问题是一个,更重要的,其实是在大陆崛起的大背景下,相对优越感的失落和惶恐吧,在这个层面,更民主的台湾和日本,何曾不在面对。与专制和民主,其实关系不大,只是一个发泄口罢了。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3 个回答

祁雄

我们做一个假设吧。1997年,你的祖坟忽然冒了青烟,中央老大一纸诏令,请你去当第一任的香港特区政府首长。

好了,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这样一个摊子(记住,这可不是个烂摊子)——1,你治下的领地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是中国巨无霸国企和民营企业最大的海外融资中心,这里发展起来了世界级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友邦保险等一系列金融巨头,小小的新加坡在金融业的成就上望尘莫及。2,这里的法律、会计、会展、广告、咨询、航空、电信等商务服务业世界一流,短时间内亚洲都没有竞争对手。3,由于大量的卖地收入,政府的财政实力可是很雄厚的哦,1997年金融风暴,要不是有这么多卖地收入,香港拿什么击退索罗斯的攻击?那么,你的施政任务是什么呢?香港人民交给你的艰巨差事就是——1,房价太太太高了,屌丝买不起房子,中产阶层买不起房子,天怒人怨!2,制造业都被内地抢走了,港口物流中转贸易的功能也要被深圳、上海抢走了,未来怎么办?请你告诉我!

ok,这两大难题丢给你,你会怎么办呢?房价问题。香港是世界上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都可以去掉了。房价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你一定会说,香港有世界上最多的房地产富豪,李嘉诚等四大家族什么的,房价高一定是因为他们垄断造成的。要解决房产问题,只能拿他们开刀了。是不是这样呢?我认为不是的。香港政府一向是奉行不干预的自由主义政策的,在一个自由市场里,房地产的利润率不可能很高。事实上,香港的房地产大亨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商场物业的租金,而不是住宅的零售。真正炒高香港房价的,是香港政府过往的一套经济政策。这套政策是这样的:我提供很低很低的税收政策,吸引外来投资,然后通过卖地来获得收入。高地价,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税收来源。这种策略,跟互联网行业大行其道的提供免费产品吸引用户,再通过增值服务和卖道具来获得收益的思路是一致的。你说妙不妙呢?很妙,妙的呱呱叫,可以说,过去半个世纪的香港经济飞跃,这套政策功不可没。(当然,我们知道,这套政策后来被中国政府全盘学了去。)但任何政策都是双刃剑,他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让资本家大受其益,另一方面又带来了相对同等收入地区更高的房价,让底层民众深受其害。这就是香港贫富差距大,下层民众不幸福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作为香港新一任行政长官,你的对策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但是董伯伯用的办法就是:向新加坡学习。新加坡的房价相对比香港要低一些,那是因为这里有庞大的廉租房系统。香港也是有“公屋”的,不过比起新加坡的“组屋”,那就要逊色的多了。资料显示,新加坡1964年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发展至今,庞大的组屋为79%的新加坡人提供了居住的空间。一套90平方的组屋,总价20万新元,使用公积金还款的话,一般月入上万新元的夫妻,只需要拿出20%的收入来还款。这样的生存成本,当然是很幸福的。董伯伯上台第一招:八万五建屋计划。具体来说,就是以后每年推出不少于八万五千套公屋,希望在十年内让全香港七成家庭都可以获得低成本的生活空间。大快人心吧,屌丝们赶紧鼓掌吧!很可惜,事情的结果和预想中的完全不一样。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了,香港楼价崩溃,由于八万五计划的推出,使得房价更加严重低迷,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持续漫长阴跌,大量原来持有物业资产的中产阶层成了负资产,金融业坏账风险持续攀高,消费低迷,资本家不敢投资,百业萧条,本来以为可以低价买房的屌丝们也失去了工作,买不起房了。可以说,八万五计划使得香港的金融危机持续时间大大的延长了。2003年,香港的房价跌到最低点,比高峰时下跌了超过七成,愤怒的香港人涌上街头,呃,后面的事情我就不说了。

现在来看看第二个问题:产业升级。这可是个老大难问题了。大家都说,香港不能没有制造业,一个空心化的经济体,最终服务业也将无所依靠。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大陆的劳动力价格太便宜了,十分之一都不到,这个是真的没法竞争啊。1997年的时候,香港的制造业比例就已经低于8%了。几乎可以说,香港就是一个百分之百依靠服务业的城市。那么,在一个高成本的经济体里,制造业还有生存空间吗?李光耀会告诉你,有的。不过我的办法,香港你学不来。因为我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啊,我的政府权力是大大滴啊,我可以划出专门的工业园区,提供各种各样的税收减免政策,成立国营合资公司,有完善的工业投资规划。我要发展高科技,可是我的技术积累不行啊,那我就依靠土地税收发展高利润的代工制造业呗。谁说代工没有前途:新加坡三大工业支柱,第一是石化工业,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石化炼油中心,新加坡哪有什么核心技术啊,全是壳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杜邦、住友化学这些跨国公司的化工厂。第二是电子工业,作为全球仅次于美日韩台的半导体加工中心之一,新加坡的所有半导体产品都是外来资本的贡献。新加坡干了什么呢?不过就是填海造地,完善基建和后勤服务,提供税收优惠等等,一句话,做好保姆的角色。这套新加坡工业园区政策,后来又被中国学去了。新加坡唯一有自己品牌和技术的,就是海洋工程。作为全球顶尖的石油钻井平台生产中心之一,新加坡的这个行当,也是拜政府所赐。新加坡在这个领域里的两大龙头企业,一个叫吉宝海事,一个叫胜科海事,他们的控股股东都是淡马锡,众所周知,淡马锡的后台老板,就是政府。在需要大资本投入的高风险工业中,新加坡的民营资本其实是很少涉足的。翻开新加坡的富豪榜看看就知道了,几乎所有的富豪都是从事房地产、金融、物流、零售这些行业的。和香港比,新加坡的民营资本热衷的行业并没有任何的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新加坡有淡马锡。淡马锡所控制的国联企业(就是我们所说的国企),包括星展银行、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吉宝企业、嘉德置地、新科工程、胜科工业、新加坡石油、港口、电力、地铁、报业等等,他持有的股份几乎占了新加坡上市公司市值的一半。可以说,新加坡的工业发展,完全是靠淡马锡这家神奇的企业。在新加坡人的生存空间中,淡马锡这只上帝之手在高效的打着算盘,精密的规划着一切。总之一句话,有了新加坡政府这个好保姆,外来资本家很满意,新加坡人民也很幸福。

可是,问题来了,新加坡能做到这一切,香港能吗?董伯伯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轻轻的递出了一个政策:数码港计划。传统工业是没有发展希望了,一来大陆竞争力太强,香港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没有优势,二来美国互联网大热,及时切入这个新兴产业才是正道。新加坡有淡马锡,可以建设工业园,提供低廉税收优惠。香港可没有这样的机构啊,怎么办呢?董伯伯想到了李超人。“超人啊,我有个数码港的计划,你能不能帮帮忙……”“好事好事,不过,在商言商,香港没什么成本优势呢……”“那这样吧,我免费批给你一块地,成本够低了吧,你定向出租给有意发展数码科技的企业,我们香港只有在高科技上杀出一条血路,才有未来啊……”“好说好说,嘿嘿”2000年,在未经过招标的情况下,香港政府将一块背山面海的优质地皮免地价批给小超人的盈科拓展,引起轩然大波。如果项目发展成功了,旁人也自然闭口,只不过,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在一个金融中心发展科技产业,在世界上有成功的先例吗?没有,纽约做不到,伦敦做不到,上海做不到,香港自然也没有可能做到。于是几年之后,所谓的数码港,超人家族轻车熟路的搞成了一个房地产项目,说好的互联网呢?

你看,几年下来,董伯伯诚心向新加坡学习,结果却是完全变了样。怪我咯。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邢冰

更新点: 昨天有幸跟一位香港的航运企业家交流,说到国际航运中心,他说,国际航运的蓝图在新加坡而不是在香港。他痛恨香港搞金融的太多,到了投机的地步,香港的航运只是中转,而新加坡的航运,除了中转运输,还有造船,修船,海洋工程,炼油厂等产业链!。。。。。。。。。。。。。。。。。。。。。。。。。。。。。。。。特别想说一点,新加坡不是高薪养廉,只是相对中国公务员的基本工资来说是高,相对本国的在公司里面同等职位薪水不高,当然相对稳定些。新加坡最好的两所大学NUS和NTU的毕业生,好的出路不是考公务员。

其实对于底层人民来说,最重要的无非就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理需求是否能很好满足咯。对于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个新兴发达地区来说,穿衣吃饭出行肯定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最大的问题是住房。香港奉行自由经济,房子被四大地产商搞成天价。底层人民在天价的房价面前是没有幸福可言的, 很多中产阶级都为了房子奋斗一辈子,有的底层三代都在香港租房也是事实。反观新加坡就不一样了,由于有祖屋政策,居者有其屋,对于低收入者政府会补贴他们购房。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郭祥倩

作为一个在新加坡生活了10年的中国人,我这个答案只是对比下我眼中的新加坡和香港。

你们要真相,或者要科学分析。对不起,我不打算写篇论文或者社论。在阅读这个之前,请可以先看下新加坡在过去 10 年里 GDP 赶超香港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

香港和新加坡今日发展的不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是否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虽然两者一个被叫做李家城,一个被叫做李家坡,但是两者的制度完全不同。香港奉行的是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政府无为而治。新加坡奉行的是凯恩斯主义,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香港拥有一个相对更自由有活力的经济体,造就了李嘉诚这样的亚洲首富。新加坡有了非常细致和有条理的政府管理,人民的生活从方方面面得到了考虑。

作为民众的生活,无非是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其中衣,食,行三方面我觉得两个地方没有明显的差别。新加坡的底层人民如果说比香港幸福,那我觉得主要是幸福在房子上。居者有其屋这个理念在新加坡被贯彻的非常彻底。那么我主要来分析下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

作为一个被夹在世界两大穆斯林国家中间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陆地面积只有香港三分之二的新加坡充满了危机感。所以新加坡的新加坡政府是典型的公司化管理,一切都是服务于效率和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时基本没有回环的余地。

基础建设发展太慢?拆!所以从70年代起就勒紧裤腰带搞公众租屋发展计划,强拆城中村改建高密度住宅,为的就是居者有其屋。城市的许多核心地段都建造了公屋,并且设定价格上限。

房子还是新加坡政府调节收入不平衡的手段,在新加坡80%的人居住在政府修建的组屋中,能够购买这种房子的标准是家庭月收入低于8000新币,也就是4万人民币。(新加坡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在3000-4000新币之间)超过这个线的话,就只能用两倍的价格去购买商品公寓。不过组屋是有时间期限的,一般来说是60年,所以这东西没法当做遗产传下去,到期政府要收回。歪果仁也不允许购买组屋。而且你要是老了以后没钱养老,你可以跟政府申请把大的组屋换一个小的,同时政府会给你一笔补贴来养老。

同时房子在新加坡还兼顾了另一份社会责任,就是加强种族之间的沟通,避免种族冲突。所有的社区必须有一定配额的马来和印度人,华人配额满了就不卖了。

在新加坡所有人的收入的36%都被强制用来当做公积金和退休保障金存入银行,这在一方面保证了国家的基础建设有着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一部分人过度消费没钱养老。

最后,组屋区的发展好坏直接影响到了PAP在底层民众中的支持度,整个新加坡被以社区为单位划分成了很多集选区,所以政府是不敢懈怠的。

一目了然。

而香港底层人民过得不好更应该归咎于港英政府时期的土地政策都便宜了资本家,自由市场嘛,优胜劣汰。搞房地产搞金融的都被授勋了,没能及时的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和保障体系。经济发展快的时候民众还能喝点汤,一旦增速下降,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就显露无遗。回归后为了维稳只能继续依靠当地资本家的力量,走群众路线的话你总不能再来一次打土豪分田地吧,当时回归都担心政府会对资本家不利,破坏现有经济体系,现在又跑来控诉communist和资本家联手压榨民众,所以到底要哪样?香港有可能像新加坡一样为了多数人利益牺牲少部分人?当然不可能,民主要保障的就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不过相对来说,香港的发展空间要宽松的多,所以香港人民是不可能接受一个新加坡式政府的,好歹在香港你们还能集会吧,新加坡呢?在香港你不会因为小学毕业没考好就被送到技工学校吧,新加坡呢?在香港你不会因为骂了哪个特首被追着告到倾家荡产吧,新加坡呢?在香港你不会因为自己的选区反对党赢了然后就被停止更新公众设施吧,新加坡呢?大陆搞个国民教育你们还上街游行,新加坡逼着我们这群歪果仁也得上思想教育课,而且是从初中上到大学。

然后我再扯点不太相关的:港大奖学金四年才给70万,刚够个学费,一年还没几个,新加坡每年从中国招接近1000个全额奖学金的学生,每个人的支出都接近100万人民币。我还有不少中国同学拿着新加坡的奖学金去牛津剑桥哈佛麻省理工读书的,算下来过200万了。本地居民反对,说抢了他们的工作。政府象征性的调整下就业门槛意思一下就是了。大家都很明白,没有foreign talent,新加坡的未来毫无竞争力。于此同时香港在积极的搞着排斥大陆的运动,又是蝗虫又是阿灿的。新加坡的政治叫做meritocracy,能者居之。没人在乎你的出身。

外来人才是新加坡这几年经济腾飞的主要助力。

所以香港更自由,但是底层人民的生活更悲催一些。当然了,面包和自由谁更重要就是看个人价值观了。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到此为止。

-------------------------警戒线-----------后方内容高能,与本文无关-----------------------------------

不好意思,借这个问题解决下和syo桑的一些私人的争论。

syo桑的观点是,因为回归中国,所以香港经济被新加坡超越了,然后导致了香港底层人民不如新加坡幸福。然后拿出的具体论据就是比较GDP总量。Syo桑煞有其事的列了很多图表,可惜,开始的论点就错了,你列多少东西也是不相干的。

反驳1:GDP总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准吗?看情况。如果说看GDP总量的话中国的GDP高于日本,印度GDP高于挪威,结论难道是中国和印度底层人民的生活更幸福?

这种问题从来都是看人均更有说服力。

新加坡的人均GDP94年就超过香港了好吗?彭定康无奈的┑( ̄Д  ̄)┍, 怪我咯:)

所以说人口政策的红利是不能忽略的。

图表来源:谷歌公共数据库-世界银行

syo桑在无法反驳的情况下居然跳脚说我数据作假,在这里我必须要郑重的道歉:我确实hack进了谷歌的服务器和世界银行的服务器,篡改了他们的源代码,以至于你们现在去搜索同样的东西都变成了我篡改过的数据:)

反驳2:香港回归不是造成香港经济衰落的原因。香港的发展是基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以前中国封闭,香港就是进通中国的一个窗口,现在中国开放了,大家可以直接从上海这样的门户进来,就没必要翻窗子了。

syo桑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致命的弱点无法自圆其说。

我来给他翻译一下,这里的逻辑就是虽然我没有证据证明他们干了,但是我说他们干了他们就是干了!你再问我我也没话说了。

第二:至于你说的什么香港回归后增速变慢就赖中央政府什么的,知乎很多答案写的很清楚了,我实在懒得反驳你。你说中央别的不好或许还有点市场,你说经济建设不行我就笑了,中国这段时间内发展成果如何用眼睛是看的见的,大家自己心里都有公论,不是你写两句话就能抹杀的。

第三:事实是,香港的经济也在发展,只不过发展的没有新加坡快而已。但是,你们要知道这15年左右基本上这世界除了中国没有几个国家比新加坡发展的更快。。。

反驳3:Syo桑从来就没有就生活幸福这个论题建立一个讨论标准,完全是被我的答案牵着鼻子走,我评论一句他反驳一句,但是我从一开始就说了,新加坡人民如果更幸福,就是幸福在房子上,香港人也有比新加坡幸福的地方,比如言论方面。Syo桑论证了那么多,也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结语:结合你在多个答案下的多个回答,我实在是不好对你做出什么评价,我尊重日本友人,比如佐藤先生,比如加藤嘉一,但那是建立在双方对于彼此的国家,文化互相理解尊重的前提下。我不接受的是用看似礼貌的方式阴阳怪气的抹黑中国,用带有偏见的目光评论问题。

男女分手了也没有转头就互相骂的,更何况是自己曾经的祖国呢?你运用统计学数据,挑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进行论证,这种诡辩的技巧适合辩论赛,不适合知乎,因为在知乎上,大家都具有全面搜索信息的能力,你没法依靠信息的不对称来建立你的逻辑链。当然了,你的逻辑也不错,对我的所有质询一律无视,只是在完善自己的逻辑链,并且附带对我个人的礼貌嘲讽,这些都是大家可以从你身上学习的。

请先 登录 后评论